完成2021年的第40本书《羊道》副标题《前山夏牧场》作者 中国 李娟。读李娟的第一本书是《冬牧场》,这本书应该是她的第三本书了。特别喜欢李娟的文字,没有太多修饰般的用词,就是一些普通平静的语言,将自己亲身经历的感受真实的写出来。所以有时候写作也许真的不需要科班出身,你只要有足够的经历,将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出了,不用哗众取宠,也许就能像李娟一样,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作家。差不多一个月前,儿子刚放假的时候,我们一家三口加上老母亲,开车去了一个距离内蒙古锡盟正蓝旗大约一百公里左右的一个夏牧场,我之所以说这个地方是夏牧场,是因为距离它20多公里就是一个旅游景点,上都湖景区,柏油路一直通到景区酒店门口。而我们去的地方,是一个嘎查(蒙语:村庄)的夏牧场,没有手机信号,这二十多公里道路极其险峻,沙坑,泥浆路,不是四驱的越野车基本开不进去,我们也是将车存在上都湖景区停车场,而坐牧民布和的越野车进去的,老母亲一路差点被颠的不能走路了。当你真正到了这个夏牧场的时候,完全被眼前的景色振撼,真的就像《羊道》中描写的牧场一样。远处的一个湖像一面镜子,三面是广垠的一望无际嫩绿嫩绿的草原,在上面零零星星分布着牛,羊,马在悠闲吃着草。我之所以说三面,因为有一面,我们进入夏牧场的道路口是一片巨大的沙丘,好像正在虎视眈眈盯着绿色的草原,甚至有些得意洋洋,意思是“没几年这里一定会全部变成沙漠”。据布和告诉我,之所以不修这二十多公里路,就是担心游客过多的涌入,从而造成草原退化,原来是过度放牧,现在却因为过度的旅游而造成草原沙漠化。有时候,我在思考,到底什么是文明呢或者什么是社会进步呢?当我们在蒙古包中也能拥有抽水马桶,也能像在家中一样睡着席梦思是否就是文明进步,为了开发旅游,很多生态环境也在不知不觉中被改造了,被人造化了。也许对于游牧民族来说,发展旅游业会比放牧挣得更多,更舒服,而且也许会被称之为更进步,更文明,因为生活环境至少改变了,可以天天洗澡,可以喝上卫生的水,可以有病立刻去医院就诊,孩子也可以接受教育等等,可是这些改变却可能是以牺牲其它的不能被评估的,不容易被发现的生活习惯或传统习俗为代价。就像在《羊道》中所描述的,只要在草原上,无论是熟人或陌生人,无论贫贱,只要到了家,都会被主人拿出家中最好的食品进行款待。孩子,大人之间的纯真友谊,人们和自然和谐相处,和动物之间的相互理解信任,这些老传统或习俗也许会随着游牧的停止而慢慢消失,就像在《冬牧场》中,李娟所担心的,很多游牧民族当不再游牧生活了,他们会聚众赌博,酗酒等等。而家庭亲人之间,邻里关系恐怕也很难恢复到游牧生活的那种纯真状态。有时候,我感觉文明就是让你越来越方便,越来越舒坦,食品越来越丰富,寿命越来越长,同时人却变得越来越懒,越来越胖 嘴变得越来越刁,欲望无穷无尽,人情变得越来越淡泊,人变得越来越孤独。而后面这些隐形的变化,因为无法评估,无法描述,所以这些变化经常被主流媒体所忽略。甚至被很多个体忽略,我们不知道怎么了,明明看上去越来越富有,却不知道为什么总感觉哪里不舒服,总感觉心里压的慌,总感觉越来越孤独,看着孩子们见到牛,羊,猪,甚至鸡时,那种欢呼雀跃的场景,有时候不知道是为他们高兴还是悲哀,明明这些动物都是我们小时候司空见惯的动物,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见到它们是那么困难。当然了,其实我们也是经常见到它们,只不过都是在餐桌上,酒席上。现在各地都在大力发展旅游业,但如果我们的旅游业不合理的控制总量,不给自然以休生养息的时间,我总觉得和采矿,挖煤是殊途同归,无非就是一个时间长点,一个瞬间将环境毁坏而已。我们的古老游牧民族每年迁移上千公里,变化着牧场,不畏艰难险阻,不就是他们懂得尊重自然,给自然恢复的时间,自然才能反哺我们更多吗。
读《羊道》有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忘记了是去年的什么时候,我的大学闺蜜给我推荐作家李娟的作品,我当时通过网易蜗牛读书看完了她的《阿勒泰的角落》,虽然...
- 夏天一来,解暑就成了群众们的最大诉求,一些人走出家门亲吻阳光、大海和沙滩,更多人宅在家里拥抱空调、wifi、冰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