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闺蜜小聚,谈到她在的领域有一个大牛M,每年的固定一个月里,要飞7、8个不同的城市。M在每个城市待2天,跟50个人分享行业经验,就能轻轻松松挣10万块钱,然后再飞下一个城市。
“好羡慕M啊,一个月轻轻松松几十万,要是能分我一半就好了”,闺蜜说。
“就看见了贼吃肉,没看见贼挨揍,哈哈!”我打击她。
“M怎么这么厉害,而且,他的方法我根本就想不到,感觉自己太笨了。世界上要是有卖智商的就好了,”闺蜜满脸的憧憬。
“要真有卖智商的,估计也像北京的房价一样,买不起,”我跟闺蜜都笑了。
闺蜜在我眼里也算是成功人士--在北京周边有两套房,一辆40万的车,周末跟家人出去玩儿,积极乐观,是朋友圈里的小太阳,很有感染力。她一直是我们羡慕的成功者,我不知道的是,原来她也羡慕着别的成功者。
我突然发现,我们也许对成功者有什么误解。
我们印象里,成功者一直是能量满满,热情乐观的。
成年人的悲伤只在深夜出没几分钟。微信矩阵有百万粉丝的Spenser,一天深夜发了消极的微信,几分钟后马上删除了。大家纷纷感叹,如此成功的Spenser,也会有负能量吗?我的一个朋友,晚上11点发了一条朋友圈,“你是我上辈子的债吗?我怎么做你才满意。”我马上私信她,却没有回复我。过了10分钟,她回复我:“朋友圈已经删了,没什么事儿。我想明白了,我应该积极面对。”连发生了什么事儿,她都没跟我说。
是人,就有七情六欲,从来跟你成功与否无关。没有谁是一直充满正能量的,只不过有些人更愿意把握主动,用行动来战胜负面情绪,而不是让自己沉溺其中。
我们印象里,成功者一直是智商在线,自带主角光环的。
智商说,这个锅我不背。人与人之间的确有智商差异,但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我身边一个92年的小伙子,学计算机出身。刚开始在一家有名的国企敲键盘,后来看到小程序的出现,觉得是个趋势,就跟几个朋友开了家公司,给当地的医院、商超做小程序开发,现在已经是传统意义上的成功者了。现在流行玩社群,他又结合自己的特长,把小程序跟社群结合起来,玩儿的还挺开心。
如果真要找一个品质的话,我觉得是对新事物的敏感,让那部分人脱颖而出。随时跳出自己的舒适区,不断打破自己的边界,大胆试错。
我们印象里,成功者天然有资源优势,成功来的很容易。
你知道科比的球衣为什么是24号吗?科比曾说过,24代表的是24小时,代表24小时全心的投入。科比的名言相信大家都知道,“我知道每天凌晨四点洛杉矶的样子”。我们只记得周星驰喜剧之王的地位,忘了他跑龙套的岁月;我们只看到逻辑思维每天60s的语音,没听到罗胖要录3、4个小时只为60s的场景;我们只眼红别人卖课赚的盆满钵满,没看到他一个个不眠的夜,对课程的一次次打磨。
忘了在哪儿看到的一句话:大家只关注成功,而不是成长。相信大部分人都知道10000小时理论,你只要专注某件事10000小时,你就可以成为这个行业的专家。
成功者也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只不过,他们更愿意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把情绪转化为动力,相信10000小时的努力。我们羡慕着别人,我们也可以成为成功者。
今日话题,你眼中的成功者是什么样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