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了一个规律,一旦想做事情,脑袋里总会冒出各种劝退想法:
怎么这么难,做到最后肯定也不会有好结果。
大家都没发现这个事情,我去提不好吧?
这件事一看就很复杂,我还不如再看看别的。
时间还长,我这件事不做,对我目前的事业也没有太大影响的。
......................................
追溯想法的源头是“每次生活里遇到了难事,我就很头疼,即使有时候自己努力了,发现事情最后的结果和自己预想的一样,所以现在即使遇到了问题,我就很想放弃。”
我们害怕自己的努力付之东流,怕自己的心血比不上结果,任何一点点困难都可以吓退前进的脚步。我们也深知要走的每一条路都很艰难,路边没有鲜花和掌声,更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
道理都懂但想的还是退却,为什么?
可能是你的惯性思维在作祟,什么是惯性思维呢?
打个比方:
有的人很看重天赋说,认为一些事情做的很容易是因为有天赋加身才会成功,而不去做自己做不来或者是不擅长的事,那些没做好的事归咎于自己没天赋。这种“天赋论”的心理根源是因为一个人做事的时候有低努力的思维习惯。认为一个人没有天赋,ta再怎么努力也无法改变ta的上限。其心理原因是天赋理论比较恰当的掩饰低努力的思维模式。
还有类似于:
当有的人看到自己的同事被表扬了,会暗自失落甚至是嫉妒,明明自己做的比她努力,但还是没ta好做得好。其实,这背后隐藏的是“别人的成功就意味着自己的失败”的比较心理,深究起来是因为他们对成功和失败的归因方式不合理。
上面故事只是不良惯性思维外显生活的一部分缩影。这种思维会我们无法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逐渐失去与其对抗力量。这其实就像变相掐断机会火焰,又进入一个自证惯性思维的怪圈。
“看吧这结果跟我想的一样,没意思”
我想,要想跳出不良思维惯性的方法,第一步要学会恐惧后悔,不害怕失败。
跳出完美主义,跳出幻想,不要害怕失败,但要害怕后悔,因为后悔是放弃的第一步,当你走进生活就会发现有太多紧闭的门,甩到你的脸上。人生的现实就是你收到的“不”比“对”要多得多,我们会失败很多次,所以不要害怕失败,也不要把失败当做答案。但是,你要害怕后悔这种情绪,后悔会过早摧毁你“是”的可能性。事情尚未尘埃落定,后悔则是你内心认定我已退出。
人生值得你害怕的从来不是失败也不是拒绝的气馁,而是即使被拒绝但依然勇敢的去突破那个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