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做事情时,尤其是一些有难度的事情时,普遍认为,必须要全面准备好,方方面面全部都考虑到了,这样再去做就绝对没问题了。正所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理论上来说,这样是对的。毕竟多一份准备,多一份保障。
但实际情况是,人的能力有限,精力也有限,很多事情根本达不到“万事俱备”的程度。
那该怎么办?很简单,准备得感觉差不多了,立马行动,边做边想。
神奇的是,在行动起来后,你会在不知不觉中,对做这件事情又有了很多想法,很多思考,而且不少点子都是之前思考不出来的。
在做中学,实践出真知。这些新产生的“真知”,又能及时辅助行动,从而进入良性循环。
比如我们要练琴。
这本身就是一件周期性很长的事情,肯定不能把时间全用来去想怎么来练琴。这样的结果,就是瞻前顾后,患得患失,迟迟无法开始练琴,得不偿失。
比较好的做法是,先给自己制定一个中短期的练琴计划和目标(长期计划不容易制定,不建议使用),然后记住自己的那些目标,立马开始行动——去练琴。
在这过程中,随着自己练习的不断深入,可能会主动发现两点较为突出的问题:
1.当初自己制定的目标,其可行性可能会受到质疑,即难度过高或过低。这就需要对目标及时做出修正。
2.当初自己制定的计划,可能太过于模糊,无法进行量化思考,不容易实施,属于“空中楼阁”。这也只好及时做出调整。
如何对自己的计划和目标做出调整?实践过后的真知会告诉你的。
例如,我要做一个练完一本练习曲的目标,那就要根据这个目标去制定相应的计划。注意,这个计划只是个粗略的计划,因为很多细节需要在实践中加以调整。
假如这本练习曲一共有80首,难度由简如难,依次按顺序排练。大致可以分析一下,前20首非常简单,几乎不用多少时间就能练下来;接下来的40首看起来有点难度,但应该也能比较快地攻克下来;最后20首难度很大,需要花较多时间。
这样,完成这本练习曲大致的时间规划就出来了:一共大约需要多久?这期间又可以分成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又要多久?该如何练习?……
做好这些工作,其余的不必多想,立刻就去行动吧!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偏差。
在实际练习时,你会发现,当初自己制定的时间段和节点并不是准确的,会出现提早和延迟的情况。
比如,前20首作品只是你看起来较为简单,真正上手后发现,要注意的问题和细节非常多,于是原计划的时间只能滞后。
又比如,原本认为最后20首作品会非常困难,但练习到这里时,有了之前的基本功加持,这里再练时居然较为轻松地攻克下来了,比之前预计的时间会提前。
这就是点状认知和线性认知的区别。而要想形成线性认知,必须在实践中习得。
最后祝你练琴愉快,学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