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你家也有这样的亲戚,一年到头就见一两次面,每次见面就像得了失忆症一样,重复上次见面时的问题——在哪儿上班?工资多少?都干啥活儿?升职没有?怎么不谈朋友?即使你回答得很诚恳很详细,他们明年还会重复问。这样的无奈我应对了五年。
真想喷一句:反正您也记不住,还是聊聊您多能干吧!不过,我往往还是面带微笑,只是回答越来越简洁,剩下的时间就是静坐,脸上流露出“您说,我听着就好”的表情。所以,我终于被一女性长辈当面寒碜了——上学上傻了吧?话都不会说了,小时候的机灵劲儿哪儿去了!
我不是上学上傻了,但我跟您真的没话说。
您问:“工资怎么不高啊,今年会涨吗?”
工资确实不高,能养活我在省城独自生活,逢年过节给父母表达一下心意,剩下的就只能为自己的兴趣爱好买单,自给自足,能高到哪里去?至于今年会不会涨,我可以保证自己在公司同岗位中做到优秀,涨不涨,涨多少,我说了不算,不好回复您。
您说:“我看啊,上大学就得读名牌,要不没什么用,还不如高中毕业去打工。”
我不算聪明,但还算努力,从211学校毕业后没什么大成绩,平稳地工作和生活。不能说上这个大学没一点儿用吧,至少我不给父母增添负担。可您当着我爸妈的面儿这么说,不是赤裸裸的嘲笑吗?所以,我告诉您,照您这个想法,您儿子女儿都得是名校的种子选手,要不就没学可上。那边,您干笑了两声,说就是这么想的。气氛太过尴尬,好走,不送。只是今年听说您家孩子读的不是名校,也不是985或者211,也没有出去打工,选了一个普通学校他自己喜欢的专业,可我不觉得您家孩子没出息,反倒觉得他有想法,就是您说了过天话。
您说:“今年多大了?怎么还不谈朋友?”
毕业那年22岁,一年增加一岁,每年都得告诉您答案。谈朋友又不是定好的闹钟,到了特定时间行动就行了,这不是得讲究个两厢情愿嘛。通常我的回答是:“是到谈婚论嫁的年龄了,就是没遇到想谈婚论嫁的人。”这实在不是一个明智的回答,因为接下来我要接受更多的“关心”:不要太挑了,吧啦吧啦。
这样的亲戚你可能并不陌生,这种一言不合就想“呵呵”的对话集中爆发在节假日,尤其是春节。我们刷着网络中的对策,不管是自嘲还是调侃,都是在缓解这种关心下引发的逆反情绪。
是的,虽然我是家族里第一个走出来读大学的,可并没有飞黄腾达,所以在您看来是“投入少于产出”,是“赔本”的。聊“赔本”的事情,谁会开心呢?回来就是过节的,何必聊不开心的呢?您来到家里,我会跟您让座、端茶、陪笑,就是不想跟您聊天。
若干年后,希望你我都不会成为晚辈眼里这样的亲戚。别人的生活不需要你来提醒,别人的选择不需要你来评价。每一种花都有自己的开放节奏,不能因为你喜欢玫瑰,就嘲笑百合花不够艳丽,百合花不语,你还沾沾自喜。
谢谢您的关心,如果下次见面,您还是这几个问题,我就得诚实地告诉您:“我不是上学上傻了,但我跟您真的没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