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七,捻哩乌一滴;九月九,捻哩甜过酒!”儿时的童谣依昔在耳边响起,虽己人到中年,儿时摘捻哩的情形,依旧历历在目。八月,正是捻哩成熟之时。在大陈的提议下,又被五子神捻哩节的宣传节相片引诱下,不禁勾起大家儿时的记忆!群里稍一召集,得到一众队员的向往,周六一早,大力水手队大小一行10多人,浩浩荡荡往大坪五子神乡间体验园出发,摘捻哩去了!
台风天过后的天气,好得有点意外,尽管蓝天白云,太阳光的照射下的行走还是热得不行。练琼母子,蓝天白云的一拖二,大陈+文文,还有燕子老师和凌胖子,细栗带着玥玥,海洋宝贝则有些不幸运,只能留在山庄陪老板喝茶。沿上次徒步线路,开始出发,大家在盘算着:等下摘了这么多捻哩,该买多少白酒来浸泡!大陈还后悔早上走得急,忘带蛇皮袋了。
从山庄的水泥路尽头,转入泥路,沿途的美景和新奇的植物,让大家暂时忘却了远方的捻哩树。五指毛桃树,吊在架子上如同灯笼的金黄色南瓜,让人垂涎欲滴的百香果;还有地里未全熟的西瓜,沙田柚需重阳节后才能采摘,脐橙开始慢慢变黄,而绿油油的指天椒,远远似乎都让人就闻到它的辣味!细栗在遗憾没有把随车带的工兵铲带来,不然就可以把慕名己久的五指毛桃连根挖起,晾干后作为美食的辅材用。
一两个月未有人行走,原先线路两旁的芒草已长得近一米多高,新长的杉木枝丫,阻碍了前进的方向。好在有大陈的开路,扶持小伙伴们穿越了一长段颇具难度的行程。钻过一片竹林,穿过那丘荒田,前面豁然开朗!
路旁的老阿婆正在用竹竿靠栗子,小朋友们围在树下,很惊奇栗子的模样怎么和自已所见的完全不一样?燕子老师现场给孩子们做了一次生动的植物课辅导:栗子表面披着一层像刺猬一样的外壳,要敲开这一层壳,才能看见我们市面上见到的那种有些黑褐色的壳的样子,而要吃到美味的栗黄,又要花费一番工夫,把这一层壳去掉,再揭开一层带绒的衣,才真正看到栗肉。物竞天择,栗子为了保证自已的种子不被自然界的生物轻易获取,而破坏自已的繁洐,大自然就赐于了栗子这一副盔甲。所以,凡是美味或美好的东西,都不是轻易可以获取的!小朋友们似懂非懂,又若有所思地听完了燕子老师的讲解。
太阳愈发显得猛烈,大家都晒得大汗淋漓,小朋友们都经过一段兴奋的行进后,已经显得有些不耐烦了,在追问大人口中所谓美味的捻哩究竟在哪里?在树荫底下稍作休息,补水,路旁的蕉树为大家提供了很好的场地,柿子树上挂满了果实,或许疏于管理,到了釆摘时节的柿子依然显得青绿个小。而孩子们期待中的捻哩树就在前方不远处!
理想总是很美好,现实却只留给你捻哩树梗!
漫山遍野的捻哩树就在眼前,路旁伸手可及的捻哩树上只稀疏挂着一些似红未黑的捻果,还有青涩的幼果,如果你眼尖,或许能像寻宝一样找到几个路人遗漏未摘的熟果,大陈和练琼依然像宝贝一般摘入袋中。稍远山坡上倒是一大片捻树,依稀挂满了成熟的捻果,大陈和细栗尝试着攀爬上去想要釆摘,怎奈齐人高的鲁草阻碍了行进的路线,让人望而生畏!
十几个人左寻右找,不管青红黑果,勉强凑足了近百只捻哩。文文代表孩子们发出了他们的质疑声:此次活动的重点究竟是什么?离他们想像中的摘捻哩情形:如超市货架上任取,真是相差太远了!
也许是孩子们本次活动的目的并非要摘的捻哩,因为他们的概念和记忆中,根本就没有捻哩的所谓的美味!只有我们70/80后的爸爸妈妈的记忆里,依昔残留儿时记忆中的摘捻哩的快乐,无忧无虑的童年岁月。而此次的忆苦思甜教育活动,无疑是带有遗憾的。加上炽热的天气,略带难度的行程,让孩子们暂且忘却了没采摘到太多捻哩的不快。
路旁农家的鸡鹅,摇尾的小狗更让他们感兴趣!返程的途中,老屋禾坪前正在迟猪,农村乡土的气息渐浓。而不争气的肚子,也开始咕咕叫了,听说山庄里有美味的农家菜品尝,引得大家加快了步伐。
肚子真的饿了!直接上图!
真是土豪作派:光是猪肉就两大煲砵,连同垫底的土咸菜也一扫而光,打着饱嗝之余,还不忘把盘底的那只土鸡爪嚼得仅剩骨头!尿淋出来的青菜,等稀饭上来之时,连菜味都让大陈淘饭去了。自制的辣椒酱,更是让文文和鸿鸿或林林中的一个(双胞胎,反正我是区分不出来),如同过年一样!玥玥或许意识到晚餐会有比这更美味的食物,只吃了小半碗饭就不吃了!小范比刚参加活动时更加沉稳了,也更有礼貌了,只是一言不发地吃他喜爱的食物。凌胖子也忘记了正在减肥中,反正吃得应该比我还多!
午饭后,在蓝天白云的热情邀请下,(其实是细栗一直念念不忘上次在翁公水库吃过的鹅八味,想要再享一次口福!)而且队友们对半天的行程觉得意尤未尽,一拍即合!决定向黄陂进发。小胖子和阿四在群里听到消息,心跃跃欲试也要上来,苦逼的麦麦还在搬他那3千斤的柚子,@了N遍都没反应!倒是曾经的ICI羽萝,早就在黄陂等候迎接我们!
黄陂地处兴宁北部,在上世纪,因为矿产资源丰富,消费水平高,和黄槐并称为兴宁的“小香港”。芋荷,浸姜,黄粄是黄陂的“特产三宝”。只是没有品尝到蓝天白云和羽萝所说的:朝阳粉,甚是遗憾!
在黄陂圩稍事休息了一段时间,等太阳不再那么猛烈后,沿黄陂中学一段笔直的村道(后来,才从蓝天白云那了解到,这就是曾经风光一时的梅隆铁路的支段:黄槐--兴城段。如今大部分已掩盖在地下,成为村道了,偶有留存的轨道,恐怕也只在人迹少至的地段,默默地作为历史的见证物。)在黄金桥头的路牌下,等齐小胖子和阿四的车,一起往翁公水库出发!
沿九子石村道入口开始,路面开始变窄,两旁的民居夹着,如遇对面有车来,很难同时通过。然而黄陂人民的淳朴和礼让,让我们的担心显得多余:几次在狭窄处汇车,都是当地的车主避让,或主动倒车到宽阔的位置,让我们几部车先通过!同车的海洋宝贝和凌胖子都不由赞叹黄陂人民的高素质!
一路蜿蜒曲折的山路,对大陈和阿四这样的老司机来说,不在话下,倒是蓝天白云那部车,也开得飞快,或许是本地人的原因,轻车熟路。约7公里的车程,不到1刻钟,就到了翁公水库的腹部,那里有一处平坦的地方,开辟了天然的游泳场,村民都喜欢在这里游泳,戏水。旁边就是我们晚餐的农家乐。
翁公水库(又有叫温公水库)地处黄陂圩北部的上翁村,是“大跃进”时候的产物,经过几次大修后,包含班基坪水库,集水面积约50多平方公里,是兴宁第二大水库,也是合水水库的上游水源地和分洪区。
尽管大雨过后不久,水库里的水依然显得清澈,周围群山环绕,绿树苍翠,落日的余晖,从竹林的缝隙穿过,映照在波光粼粼的水面,煞是好看!浅水区的地方,己经有很多当地村民在游泳了。很久没有游泳了,在大陈的带动下,决定下水一试。鸿鸿和林林应该经常在这玩过水,也吵着要下水,为了安全起见,小胖子和阿四带着玥玥,小四,小四四,文文他们几个小孩,在浅水区玩水。也许是小孩子爱玩的天性,一下水,浑然忘却了上午的疲累和没摘到捻哩的不快,在水里快乐的嬉戏,泼水,玩得不亦乐乎!燕子老师则在岸边,冒着湿身的危险,为孩子们抓拍快乐的镜头。孩子们眼中的快乐就是这么简单!
直到落日时分,孩子们还在水里玩得不肯上岸,原来生疏的他们,因为有了共同的活动体验,上岸后,一下子就成了好朋友。
炒粉哩,鹅八味,味道如何?不告诉你,要你自己上黄陂来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