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坐在公交上,昨天这班车到公司下车居然四十分。惊愕之余,今天刻意看了看时间。这班车距离上一班车相差14分,比之前差了七八分钟,难怪呢转车的时候也等的下一班车。最后终点自然就晚了许多,而且人超挤!
我是很喜欢在公交上码字听歌的,悠悠闲闲。总能想起坐火车旅游时的闲适,知道自己前路要去往哪里,知道什么时候到达,知道旅途上有多少灯光险阻。
喜欢闲适,而不是急匆匆。偶然的计划打破,然后所有的节奏都乱了,所有的机智全在一件事上,其他事七零八落的混账。当然运气好的时候当然都差劲人意的都妥了,这背后难免的大精力大费脑子。
喜欢做什么事都提前许多,一日,应该出门的时候还在家吃早饭。于是便慢慢吃了,因为平时出门都提早两班车,这一慢又快到下一班车了,于是快快跑出门,正好错过。于是又骑着摩拜,赶往下下站(公交是绕的)也正好错过。这下我可太讨厌擦肩而过这个词了,今个也是衰神附体了。气呼呼想转头就潇洒回家睡觉,可是无法,无法。
我无法体验不工作便有的闲适,小的时候不能,现在奔三了也无法。羡慕那些原生家庭就能够从小闲适生活的人,生活中不乏有这些可爱又讨厌的人。当然偶尔心中也明白不甘心和嫉妒在作祟。嫉妒那份闲适,嫉妒那份气度。当然嫉妒来源于自己的无能自己的缺失。
工作后,和周边朋友的差距越来越大。好在随着年龄的增长。释怀了很多,闲适人人都可以拥有。你是否有精力打理和准备?也许这份精力会让你死死锁在舒适圈的门外。有得有失,这份闲适,一份独有的闲适,只为你。
我喜欢躺在被子的闲适,淡淡的棉花味让我安心。告诉我,不用着急,不用急,请就这么休息吧。喜欢躺着床上休息玩手机,那一刻好像就是我的全世界,完整的一大块,我属于我自己。
有时候躺在床上瞎想,嫦娥在碧海青天之上会闲适么,抱着她的小玉兔,押一口仙茶,发呆望人间庸事。可是漫漫仙路,她就一个人在寒宫坐着,看着,等着。时间自由也空荡,这是算,算什么呢。多么寂寞,就好像一个孤寡老人守着自己的金库但是其实却什么都没有。不匆促,却也前路未知。什么都没有
所以其实我很喜欢这个年龄或者这个时段的自己。虽然没有小时候的天真可爱,横行霸道;也不似读书时的傻气顽皮。
但是明白了许多,冷暖自知。于是更好的生活,时间管理,收支管理。对前路有更多的期待和计划。而非以前的顺其自然,都可以。我想那时的闲适,只是相对的,由学校父母打造的自由,是有规则有框架的。
人,都是从一个框架走到下一个框架,也许还会自己制订框架。框架,即是保护,也是规则。都是相对而言,总体上没有什么区别,不过是侧重点和大方向不同罢了。
所以框架下的闲适也是每个人独有的,有时段的,相对而言。就像陶渊明的悠然见南山,这是他的闲适。不会是我的,也许吧,等我老了就不这么说。
突然想起了这事,很多人都说自己是佛系,老奶奶说你二十岁的时候做我八十岁都可以做的刷手机睡觉,那你老了又做什么呢?
佛系,我感觉其实很多是无奈也无力改变吧。都可以,随便,看似随和,却也可以解读为无法也不想思考,焦虑,当然也有很多时候是不挑。不管不顾的闲适,那便是别人替你选择了,有部分责任由别人担了去。
还是自己选择吧,自己制订自己的框架,有的时候闲适的尺度又大一些更合身。毕竟想要好些的体验感,真的需要花心思花费资源的。私人订制闲适哈哈。
这个时代,相比以前,互联网的时代,其实已经可以把差距拉小许多,闲适的成本也小了许多。但是思维很重要,有的人明明看到了最后也不会做。他还是会让别人给自己做选择,说什么无能为力,躲进那个框架里的闲适,自以为小而美的闲适。只能说,我真的无能为力。思维决定高度。
在公交上,做了两部车,又快下车了。这一个多小时的愉悦感,让我撑过了一整天。浮生片刻闲,大抵就是我的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