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是什么味道,你知道吗?
早春三月,草长莺飞,空气中氤氲着泥土的芬芳,温和的春风夹着麦苗、油菜还有其它不知名的小草、野菜花的清香扑面而来。水乡的一切欣欣然张开了眼,显得生动而又明媚起来,这些大自然馈赠有着别样的温情,春的味道,浓浓地烙印在人们的心头。
春是什么味道,你知道吗?
春大概是豌豆饼的味道吧。
清晨早起,家庭主妇迎着朝阳,掐一小把豌豆头,洗净,细细剁碎,考究一点再加入小虾米,紫菜,加入少许盐与面粉拌匀和成糊状,备用。
唤醒孩子与爱人,起床洗漱。
转身拧开煤气,蓝莹莹的火苗舔舐着锅底,放入少许油,面糊一勺勺倒入锅内,自然定型成圆,两面煎成微黄色。一股清香味自然逸出,如大大咧咧的乡村少女,自由出入厨房、客厅,嗅入令人精神一振,食欲大开。
豌豆饼热度、脆度、软糯度,一切都刚刚好,美好的一天从早晨开始。
春大概是春韭的味道吧。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梁”,友人春夜冒雨来访,从家中菜地里,随手剪一把春韭,新煮好的黄米饭热气腾腾,烛光融融,朋友间边吃边聊,平和宁静,多美好的夜晚啊。
记得奶奶曾经教我炒韭菜,一定要先把锅烧透,大火热油,一次性放入足够食盐,韭菜入锅后,飞速翻炒,轻声慢数一、二、三……十,停火,让锅底的余温慢慢浸入,就可以了。
炒得极佳的韭菜,颜色翠绿,叶形不变,由以韭根处脆、嫩,甚至可以感觉到与牙齿摩擦时的声音。鲜嫩可口,细腻无渣,香味独特,食欲大增。
春大概是春卷的味道吧。
细细咂摸“春卷”
这个名字,好确切,把“春”卷起来,简直太妙了!
每到春天的时候,小镇上常会有大妈在菜场或超市门口,坐一张小板凳,支起一个炭炉子。大妈左手握住一块喧喧的白色大面团,在滚烫的平底铁轻轻一靠,转个圈,右手用小铲子轻轻一挑,一张与影映纸一样薄的圆春卷皮就成形了。
包春卷的馅料通常是用荠菜,加点肉。
如果有时间的话,来到田野上,低头仔细寻找,随处可见荠菜的踪迹。完全暴露在田埂上的荠菜,与土地的颜色接近,有些灰暗,整个平铺在地上,看上去有点老,水分不足,可能与人一样,接受光照太多了肤色也会暗沉很多,但味道却是很浓郁。
嫩一点的荠菜通常是躲藏在油菜地里,蚕豆苗旁。农人们在为农作物施肥时,可能洒飘过一点雨露,但这就已经足够荠菜生长所需要了。生长茂盛的油菜与蚕豆苗再为荠菜遮挡一些阳光,它便生得绿色盎然,柔弱娇嫩,掐出一把水来,清淡雅致。
一切准备就绪,摊开春卷皮,放入馅料,先卷一道,蘸点水,左右稍稍折叠,再向前轻轻一推,
就成一白面书生模样了。放入油锅,转瞬,华丽变身,雍容华贵,不变的是“腹有春意气自华”。
入口,咔擦一声,外脆里嫩。荠菜经过肉油的浸润,温顺绵软;而肉中混合着荠菜,中和油脂,相得益彰。
特别令人感慨的是,在那个物质匮乏,食不果腹的艰难岁月里,庄户人家从心眼里感谢大自然的这种馈赠,正是荠菜,才让人们熬过了生活艰辛的日子。
春大概是马兰头的味道吧。
马兰头香干丁,不失为城乡餐桌的一道好菜。沸水里焯过后的马兰头捞起沥干,切细。再将汆入沸水中的香干,切成玉米大小的小丁与马兰头一起,经过适量盐、糖搅拌,淋上麻油。浓郁而又朴素,乡俗而又高雅的味道瞬间就会进入喉咙,余味淳厚且绵长。
春大概是螺丝的味道吧。“清明螺,胜似鹅”,肉质弹牙,韵味绵长。
春大概是河蚌的味道吧。
“春天喝碗河蚌汤,不生痱子不长疮。”色白如奶,鲜香醇厚。
……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些可口的美味中,聚集着春天的阳光,春天的风,春天的雨,春天的泥土气息,丰盈又饱满。难怪有人说春天是盛在盘子里的,可以像汪曾祺先生那样“吃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