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在自己家里摔倒了,大腿骨摔断了。这是今年村里第三位摔断腿的老人了。
农村种地既累又不挣钱,年轻人出去打工了,村里大多是留守老人。照顾自己生活起居的老人,摔了一下,稍有不慎腿就断了。那些有八十多岁的老人,腿断了医院是不会接收治疗,只能瘫痪在床。
瘫痪了,就得有人照顾,一日三餐,换衣擦身,几乎用上一个劳动力。时间久了,子女难免心生不快,不乏恶语相加。性格火爆的老人会以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而更多则是痛苦地忍受着,饿死或是病死,寿终正寝的很少。
身体健康的老人在接受子女照料时,智慧的老人会完全听从子女的安排,这不仅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子女的负担,而且也会慢慢融入子女的生活,一般会达到含饴弄孙的和谐状态。
绝大多数老人则不然。他们会积极做些自认为力所能及之事,希望为子女减轻负担,但这些善良的老人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今天熟悉的地方,明天就会发生变化,经验也会出错,世间万物始终在变,谁也无法掌控不幸,一旦摔倒或磕碰了,那将无疑给子女造成了巨大的额外负担。
少数不明智的老人时不时地向子女问东问西,甚至还习惯性地指挥着子女,妄图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子女。这些老人忘了,他们此时依靠着子女生活,繁忙琐碎的工作已经让子女精疲力尽,有时候子女忍不住了,吼了一声,老人便默不作声、小心翼翼了。这些老人无法改变,那是他们一生形成的习性,慢慢就会絮絮叨叨,这类老人最可怜。他们以子女为中心,失去了自我,说不定就发展成了老年痴呆。
现实生活中的养老问题已经日益凸显,这是不争的事实。试问,如果养老问题不再是问题,老人都能得到妥善的照顾与安置,那么电视上宣传的孝敬老人还有用么?宣传意味着缺失,不是么?
生儿育女,子女养老,是人类最本能的责任交换。这种不是交易的交易是基于人类甚至动物的最原始的本性,遗憾的是,这种本性不是能够时时保存的。教育、影响、熏陶、干预、攀比等内在的、外在的因素都潜移默化地腐蚀这种本性,结局总是难以预测,这也是人性的本能。人性需要克制、抵制、忍耐等艰苦的磨练,否则很容易被物欲横流的时代乱入浪潮,久而久之,失去了本性,丧失了人格,又何来养老一说呢?
历史不是简单的重复,但却有着惊人的相似。等我们老了,十有八九也是重复着这种状态。这就像是一个圆,没有起点,没有终点,是个无休止的循环。
只希望自己能好好修行,做个自了汉。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