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以为,这个社会的可悲之处就在于无知的人还偏偏不懂得自己的无知还非要卖弄自己的无知 ,拿无知竟然还当做炫耀的资本。
1月22日冯其庸老先生去世,我昨天夜里看新闻才看到这个消息,今天又在自己微博的“红楼梦相关”这个分组里面,看到很多人悼念他,不禁有所伤心,一代大师的去世,也是这个社会的损失。心有所感,翻开悼念他的微博,习惯性地拖到评论,不看则已,一看悲愤。
我实在不懂,一个学者的去世,竟然还会引来无数键盘侠的嘲讽。举个例子,我看到一个评论:“雪琴养活了多少砖家”。忍不住想爆粗口,妈的,是雪芹,不是你言情偶像剧的什么雪琴,字都打不对还跑出来丢人现眼。还有“砖家”,你懂冯其庸?你了解过这个人?你凭什么说他是“砖家”,这是一种怎样的愚蠢,什么时候不读书变成了一件让人引以为傲的事情?记得他在《风雨平生——冯其庸口述自传》自序中所说:“我的学术道路,是重视文献记载,重视地面遗迹的调查,重视地下发掘的新资料。三者互相印证,才作定论。”他对研究的执着和学术的热爱,他对红学、历史等方面的造诣和卓有建树,岂是尔等键盘侠之辈所能侮辱?
我,其实也很无知,我不太了解冯老先生对红学做出的具体贡献,我至今还没有拜读过他的作品,看看了俞平伯看了周汝昌看了胡适,还没有看到冯其庸,他们都是同样伟大的红学家,为红学的发展做出来卓越的贡献。我仅仅,看过他多年前讲红楼梦的一期百家讲坛,所以我没有资格去评论他是一个怎样伟大的人物,因为我不是很了解。但是凭借多年对红楼梦的热爱,我知道红学研究的难度所以我便能感受到红学家的价值所在。红学家,不是那种读两遍红楼梦知道点清史再发表两篇文章就能有这个头衔的……他研究的难度远超过我们的想象。一是因为红楼是一部残稿,曹公没有写完,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他写完了但是后四十回在读者传抄的过程中遗失了。二是红楼梦版本太多,庚辰本,蒙府本,戚本,程高本,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究竟哪一个才是最接近曹公原笔的版本。三是我们对于曹公的资料知之甚少,甚至他的生卒年今天的学术界都无法有准确的定论,只能确定曹寅是他的祖父。对作者生平知识的匮乏无疑也加大了红学研究的难度。试想,你如果不知道一本书的作者的性情,有过怎样的人生经历,你又怎能更好的领会作者想表达的主旨以及他的社会抱负?
真心希望微博,有一天,真的能实行实名制,全网任何社交平台都应该实行实名制。想看看那些躲在手机电脑背后肆意嘲笑谩骂的键盘侠在现实生活中是怎样的一批“社会精英”?还是除了在网上到处撒泼,还自以为是是个性的表现,其他一无是处?“术业有专攻”,任何在自己研究的专业做出卓越贡献的人,都值得我们尊敬。他曾说,“做学问一定要看到宇宙之大之久,认识到自己的渺小。”老先生尚且如此谦虚,键盘侠们呢?
别拿无知当光荣。当你不了解一个领域你便没有发声的资格,你不配指手画脚,活像一个跳梁小丑。我对大多数方面很无知,唯独对红楼是发自内心的热爱。我读了很多很多遍红楼看了很多研究、评论、赏析、影视作品,几乎每一天都在读,我也还是知之甚少,和大师比起来我所懂得的也只是凤毛麟角。一入红楼深似海,因为懂得红楼梦蕴含多少宝贵的知识,所以深深佩服红学家的伟大。
再次沉痛悼念冯其庸先生离世,老先生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