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集】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

分院:教育科学学院

班级:23预科双语文

姓名:姜珍珍

    “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这是对于踏实的描述,对于踏实一说,在当代生活中似乎出现了另一种声音,在这快速发展的社会里,踏实也会变得不踏实,更有甚者将踏实之人作为欺负的对象,许许多多的人为了快速的完成任务而放弃了踏实的完成任务,出现了注重速度而不是质量的问题。在我看来,踏实比速度更为重要,脚踏实地才能行稳致远。

      李大钊先生曾说:“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做,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维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功夫,以此态度求学,真理可训,以此态度做事,则功业可就。”这句话的意思在于,我们做事须以踏实求真的态度和精神。从古至今,许许多多的人诠释着踏实两个字:有“脚跟点地不点地,立处何曾踏实来”的释绍昙,有“断臂立雪,负石踏实难”的释祖钦,有“易展垂天翼,难踏实地脚”的刘克庄,还有“孤忠步步踏实地,纸上陈言付士苴”的袁甫,更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陆游。 故而踏实是做事的重要之处,是做好一件事的中心,是成功之船的风帆。

      古今中外,成功名人的事例也在诠释着踏实的重要性:君且看,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从小就练习书法。每当他写完这些文字时,他都会在他家门前的池塘里洗刷。花了很长时间,一池水变成了墨水池。后来,人们称这个池塘为“墨池”。经过艰苦努力,王羲之终于成为了一位着名的书法家。被人们称为“书圣”。君且看,战国时期的苏秦,昼夜学习,太累了,用锥子刺伤了他的头脑,使他的思绪清晰; 汉代的孙靖,为了防止睡觉时读书,用一根绳子将头发绑在梁上。 只要一睡觉,就会被唤醒。这就是历史上“刺股悬梁”的故事。君且看,金代的车胤非常贫穷,甚至无法提供光油。 在夏天的傍晚,车胤做了一个带纱布的小口袋,抓了一些萤火虫并放进去,然后在萤火虫的光线下看书。成语“囊萤映雪”就是这个故事。由此可知,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做事,一定可以为成功奠下坚实的基础。

      土沉下来,会变成土壤,成为鲜花飘香的园圃;同样还是土,浮起来,会变成尘埃,人人掩鼻。其实,对于一个人也是这样的,脚踏实地,勤奋努力,是学习和工作不可缺少的正确态度,我们只有沉下来,才能踏实做事,成就大业。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