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溪是江西鹰潭一条不大的河,叫芦溪河。其实有点多余的,索性叫芦溪,多好,还带点诗情画意的。
芦溪河在龙虎山风景区里蜿蜒流淌。河面不宽,流水长长。两山夹岸,水绕山转。山是青,水是清,山青水秀。水映山,山映水,相映生辉。整个芦溪河看上去,还真有点广西漓江的缩影,景色十分宜人。
一个秋末冬初的时候,我们一行人来到了这里。那天下着小雨,是秋冬时节那种带着雾蒙蒙感觉的小雨,透着末秋初冬许多凉意的小雨。透过小雨看芦溪河,山蒙蒙,水蒙蒙。芦溪河边,一字排开许多小船。小船很普通,很简单,中间空,两头翘,里边钉了木板,就是椅子、凳子了。船似梭形,又上了桐油,有点陈旧的感觉——这似乎应该是河边渔家过去打渔的船。还有一种船,较宽,上边装了凉棚的,是新造的船,比较豪华,船费也贵。我们坐的是梭形的敞篷的船。
因为下雨,游人皆打雨伞。本来河边已经五颜六色,为芦溪平添了几分颜色。偏偏还有岸边生意人的“忽悠”,说是坐普通船,雨伞遮不住雨水的,要穿了塑料雨衣、戴上鞋套才行。看来也是这个地方经常下雨吧,不然,象中原,月儿四十,才有那么点雨水,这些做生意的怕要经营惨淡了。于是便也听从了生意人的“忽悠”,花了10多块钱买了雨衣、鞋套,穿戴了,芦溪河边又多了景色了。
“五颜六色”地上了船了,眼前看不到人,全是花花绿绿的雨伞、雨衣。船儿载着这“花花绿绿”撑在了泸溪河上,象芦溪河瞬间开出了许多的“蘑菇花”。不过,一船一船的游人还是热情不减地谈论着,欢呼着,雀跃着,眼前的青山绿水彻底释放了他们的心情。久憋在城市的水泥房子里,突然有了这山清水秀的景致,释放也是一种必然吧。我们邻边的船上,坐的是一群老年人,他们的情绪似乎更加高涨,唱歌,喧哗,和其它游船上认识不认识的人打招呼。如果不是在船上,他们说不定还会手舞之,足蹈之,会高兴得忘了形呢。划船的人也似乎受了感染了,大概忘了摆动手中的竹竿——船桨,于是他们的船和我们的船亲密地吻在一起了,于是又是一阵的大呼小叫了。这个时候,也就在这个时候,透过前边雨伞的缝隙,我看到了为我们撑船的女人,和邻船上撑船的女人。
芦溪河虽然不大,也不宽,但我感到水流很急。我们坐的船儿,时而荡悠在此岸,倏忽不知怎样地又荡悠在了彼岸。水转弯,船转弯,弯弯很多。两岸有粗粗的棕绳勒山崖而设置,是用来行船的。一旦水流湍急,船工可抓绳索稳定行船,或者逆流,可抓住绳子让船儿艰难行进。那绳索勒石痕迹也深,足见不是一时所设。芦溪行船,划船的不是船桨,而是一根长长的竹竿,有丈把长,入水一端镶有尖铁,类如“红缨枪”。划船的人将竹竿深深插入河底,用力撑动船儿行进。弯急处,还要用它顶住山崖,让小船摆正方向。在竹竿的摆动下,我们的船儿向前行驶着,行驶着……
这个时候,我似乎忘记了青山绿水的存在,而专注了那用竹竿划船的女人。在此时的芦溪河上行走的船只,百分之八、九十都是女人在划船。她们也是穿着五颜六色的雨衣,看不清她们的面容。看清楚的是她们手中竹竿的摆动——那简直是伴随音乐律动的优美的舞姿。竹竿在她们手里,一递,一送,再一递,一送,深入到了水里,用力撑动,又一提两提地提上来,再送,再提,动作是那么优美、灵活和协调,一竿,一竿,撑动船儿慢慢前行。两岸青山,飘忽而过……
她们只是普通的女人,为生计而忙活的女人。她们的男人或许出去打工了,留下了女人在家里。女人在家也不甘示弱,不甘寂寞,于是她们向游览区领导揽下了这样的活儿。她们也是在为家里更小康更美好地生活忙碌着。划船中间,我曾问一位大姐(抑或大嫂)一天有多少收入?她说,划一趟船20块钱,还要挨户轮着划,一天会划两趟船。她话不多,可话里透着一种知足和满足。她还说,挣钱供孩子上学哩!话里又透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船游期间,芦溪河里还有一道风景,也是让人难忘:一只小小竹排,前边生了火炉,火炉上坐着一只小锅,后边放一把竹椅,坐着一个女人,也用竹竿划着竹排。远远地划来,似乎不怎么用劲,就挨在船边,问游客:热粽子,要吗?一脸悠然,没有强卖。没人应声,竹排又倏忽远去,靠到了另一只游船边上……
老实说,在芦溪,秀山秀水让我着迷,蒙蒙细雨也让我陡增诗情画意。然而,回来想想,那个地方,更让我不能忘记的,应该就是那划船的芦溪女了,是那划着竹排在河上卖粽子的芦溪女了。她们展示在你面前的,是健康的美,劳动的美,律动的美,手之舞之的美。她们的快乐,她们的满足,她们的恬静,她们的闲适,与青山绿水构成了一副和谐美丽的风景画,好像少了哪一个,这风景画都会有缺失的。
这风景画的名字也应该就是:芦溪、船和女人。
感谢芦溪河的山和水,感谢载我们看风景的船只,还有芦溪河上划船、划竹排的女人们呀。如果有机会,我还会到芦溪来的,来看看这已经印记我心里的美丽风景的。
再见呀,芦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