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心理学家卡尔·荣格最早提出了有关人类性格区分的理论,认为人类的性格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内倾向型与外倾向型.
荣格指出:“内倾向型人格以及外倾向型人格最大的区别,实际上主要在于二者获取能量的途径不同,前者更倾向于向自己的内心当中寻求能量,而后者更倾向于向外界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能量。”
第一,在社交场合当中属于慢热型。
第二,在陌生人面前会表现得非常内向,但是在与熟人的相处过程当中却非常能放得开。
第三,只有在一些特定场合当中成为内倾向者。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来明确几个概念,胆怯、害羞、紧张与性格内向,这实际上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但是在生活当中,大多数人都会将它们混淆在一起。
实际上在与人交往的过程当中,表现得比较害羞腼腆的人,并不一定真的是性格内向,而仅仅有可能只是在社交场合当中比较慢热而已。
这类人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能力比较差,如果在完全陌生的环境当中面对自己不认识的人,他们心中就会产生巨大的压力,甚至产生恐惧感。
但是这种压力以及恐惧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二人交往的深入而逐渐消失。
内倾向型人群的神经传导通路
除了上述这种人以外,还有一部分人他们在与陌生人的相处过程当中,会显得十分拘谨,但是在与熟人的相处过程中,却非常能放得开。这也是中间人的明显特征之一。
真正性格内向的人对于任何人都不会表现出行为差异,面对熟人的态度与面对陌生人的态度大同小异。
而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实际上在于性格内向的人,他们的神经传导通路是比较固定的。
从生物学的角度上来讲,人体的内部组织尤其是大脑的神经反应,对于一个人性格的塑造有着非同一般的影响。
对于那些真正性格内向的人来讲,他们的大脑会不断传送出“我不应该说话”这类的信号。而在大脑的影响之下,内向者的语言组织能力以及表达能力都将被大大削弱,这时候个体就会产生一种脑子已经反应过来,嘴巴却跟不上的感觉。
为了能够将这种不协调感纠正过来,大多数性格内向的人都会显得比较沉默寡言。因此性格真正比较内向的人,在面对熟人的时候,依旧显得比较冷漠。
首先,我们可以仔细回想一下,自己的内心当中是否非常希望有人能够明白自己的真实想法,并且表达出来。
其次,看一看自己是否既喜欢独处,又有些害怕孤独的滋味。最后,判断自己是不是隐形的自恋者。
如果你符合以上几个条件,那么就不是真正的内倾向者,而是存在于二者之间的中间人,因此不需要用内向的标签来束缚自己的手脚,让自己在社会当中显得唯唯诺诺,直视自己本身所存在的问题,不要以逃避的方式来掩盖这些问题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