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曾被这样一部电影打动过,浮沉的光影、舒缓下沉的音乐、暧昧不为人知的情愫.....我们总是在多年以后才恍然大悟。
就是这部《花样年华》,多少人将它放至心中第一,再无其他。
最近,这部《花样年华》的删减片段又被大家提了起来, 相比于公映版在些许遗憾落寞混合岁月尘土里戛然而止,这些片段多了些许完整感。
2046号房间里的秘密为我们所知晓,却终究不过一场不敢承认的爱情放纵。
七十年代的苏丽珍不再烫发,也不再穿旗袍,气质却不减当年。
吴哥窟不为人知的重逢,周暮云终于问出了心中的那句话,可一切都早已成为过去。
这些片段啊,删了更好。
爱《花样年华》,就是爱它的点到即止、欲盖弥彰。一边看一边希望两个不可能在一起的人能近些、再近些。
听着怀旧悠长的音乐看着苏丽珍在昏暗狭长的楼道里缓慢行走,身姿摇曳,袅袅婷婷。
在苏丽珍换上了27套旗袍里,看到了中国女人美的极致,也看到了她内心的寂寞与压抑。
张曼玉饰演的苏丽珍,一抬手的姿势,一个深邃的眼神,微微侧身的样子,每一个背影都有戏。
精致的旗袍裹住了肉体,也裹住了灵魂。
但,那只是苏丽珍,绝不会是张曼玉。
18岁凭港姐亚军及最上镜小姐出道,满脸胶原蛋白,彼时的张曼玉如一张白纸般清澈动人。
出演角色也多清纯逼人,如阳光铺面。
25岁之后演技与气质逐渐成熟,绽放出自身独特韵味。凭借《人在纽约》拿到人生的第一个影后。
一部《阮玲玉》令她在国际影坛大放光彩,迎来了电影事业的第一个巅峰。
为爱而生,为爱而死。你明明知道这个人不是阮玲玉,但你却无法不把她当作阮玲玉。
之后的张曼玉,戏路越来越宽。
她是《新龙门客栈》中风骚、泼辣、风情、放浪、傲气、坚韧、义无反顾的金镶玉。
她骚却不下贱,义气却不蠢钝,成为了一个名垂影史的经典武侠形象。而张曼玉的演绎,光芒万丈,甚至掩盖了林青霞的存在感。
她是《青蛇》中不谙世事,但又妖娆魅惑不失灵动俏皮的小青。
学会了爱也学会了流泪,得而失才让情更刻骨,碎彻底才让痛更铭心。所有的妖媚都消逝在那一滴眼泪里。
她是《东邪西毒》中明艳如花的慕容嫣。
“在我最美好的时间,我最喜欢的人不在我身边” 这段窗边独白曾击中多少人的内心。
1996年,张曼玉在短暂息影后重归影坛,开始走向国际化。
在被誉为华语最佳爱情影片之一的《甜蜜蜜》中,张曼玉得到了“从未有过如此真实而精湛演出”的高度评价。
张曼玉的演绎令人感动又心痛,陌生的街头,绝望透过屏幕扑面而来。
《清洁》中努力戒掉毒瘾的单身母亲,精湛的演技之外,张曼玉还大秀英语、法语和粤语多语言功底。
并凭借此片荣获戛纳影后,这也是亚洲首位戛纳影后。
在《清洁》中西式外放的性格同《花样年华》中式内敛差距收敛自如,足以可见这位影后的扎实功底。
之后的张曼玉,逐渐退出电影圈,在时尚领域走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先后登上诸多海内外著名杂志封面,被誉为华语时尚ICON。
巅峰之后,应该做什么?嫁入豪门相夫教子?亦或是优雅老去看岁月静好?
不,张曼玉说:是自由和梦想。
我希望拥有粗糙但强大的力量,胜过虚伪的美丽。(2007年芭莎专访)
息影后的张曼玉跟随独立音乐人玩起了摇滚,这种从零开始的感觉,在她看来,非常的享受,而音乐,也是她曾经最早的梦想。
当面临开唱后四起的争议、因为走音而饱受批评,也只是淡淡回应:好的坏的都是做自己,并诚恳表态:我会努力,我不要停。
是啊,岁月带走了很多人的自我,但绝对没有张曼玉。
四十岁后我突然多了些人生思考,觉得人生不应该只有拍戏。每天待在片场里,外面发生什么都不知道,像个白痴一样。我觉得是时候应该停一停,去真正感受生活,丰富自己的见识和兴趣。我现在基本是想到什么,就会尽量去满足自己,什么都想尝试,感受更广阔的世界。
她演了无数次别人,终于可以做一回自己。
我们,又何尝不可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