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喜不喜欢,我先承认,我是“装逼党”,并且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喜欢,只是方式方法方面不同。
“装逼”这个意识,十几年前还穿着土一色的校园工装服的时候,就已于懵懂中有知。
当然了,学生时代,你是不能拿钱也不能拿成绩来装逼的——会被群起而鄙之。
“不care钱和成绩”是当时我们的政治正确,毕竟那时候年少无知、还没长大过,所以坚定地认为:天大地大,钱和成绩决定不了任何东西。
如师者所歌颂,如书本所教养——别让所谓的成功定义你的人生。
于是,我们高声大喊:逼格面前,我们生而平等!
并且除去彼时觉得无聊透顶的“钱和成绩”,我们能装逼的地方还有千千万。
比如穿着打扮——
首先感谢教育部的英明神武,在我们最心智不全的时光里,从根源遏制了攀比心理,为我们统一了朴实无华的服装,教我们在知识海洋里认真徜徉。
那些最早觉醒审美意识的孩子们,由于造型可下手地方的大面积受制,除了头上扎点花脚上踏个勾,最多也只能把一只裤脚捋高十公分,借此打造出fashion的高逼格。
剩下我们这些朴素无华的,也不知所以然,只是单纯觉得这些人似乎很不一样很高级,然后轻轻在背后随便酸两句:又是个装逼的。
再比如流行文化——
十几年前,喜欢周杰伦喜欢林俊杰喜欢S.H.E;爱看红苹果乐园爱看寻秦记爱看神雕侠侣;还看柯南看小樱看流川枫。
周围99%的人都没有逃出这个圈子。
于是便心安理得地觉得,世界就是这么大,我们就是这么简单任性有逼格。
直到我一个朋友A,她哼着《盛夏的果实》她哼着《你最珍贵》;她说她今天要早点回家,因为CCTV6要播她偶像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她说陪她去买最新的杂志,因为封面是她最爱的歌手克里斯蒂娜阿奎莱拉。
我那时候可只认识麦当娜小甜甜,并且连她们唱过什么都不知道,而这姐们儿已经在哼Gennie In A Bottle了!
我当时就觉得,她知道好多好厉害啊!
于是我开始明白,原来逼格属于那些见过更大世界的人。
而兴趣则是最快最准地引领你进入某一天地,为你架起望远镜让你眺望远方的无偿导师。
然后,也很爱装逼的我就误以为,错失了流行文化和穿着打扮两大板块之后,在“看书”方面,我可以有一个完美的发挥,一跃登顶。
当身边人都在读《天使街23号》的时候,我不,我读《昆仑》和《沧海》;当他们为郭敬明如痴如醉的时候,我不,我深爱我的老乡韩寒;当他们借我看《蝴蝶公墓》的时候,我看完了,然后我说,不!哪有阿加莎的精彩!
那时候,但凡在书里看到一句不明觉厉的台词,都要把它嵌入作文,此装逼招式有正式学名——“掉书袋”!
哪怕是“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这种句子,哪怕作文题目是“美好的一天”,我都可以让它们“水乳交融”——朝闻道夕死可矣!今天学了这句话,真是美好的一天!
于是,我几乎误以为自己是同龄人中文化领域内最高的存在。
直到有一天,和同学B一起去上语文拓展课,老师推荐课外读物之类,说了一堆我听不太懂的话。
B说,老师,那本米兰昆拉德的……嗯……生命之轻……
她show off的脸色实在摆得太明显了,眉微微上扬,唇边的弧度若隐若现,极力憋着那股得意的笑——我很明白她的心理活动,毕竟我也时常想显示出那种“我知道很多我很厉害”的表情,可惜的是,她没准备好台词。
老师回头看了她一眼,轻轻接过话头,“你是说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吧?”
十几年过去了,我依旧记得这一幕。
因为那时候,别说米兰昆德拉不拉了,除去课本上被迫认识的著名作家,我只认识流行小说作者。唯一在初中时期被迫读完的《巴黎圣母院》,最吸引我的,是里头一段亲吻戏还是床戏来着。
我再次确信,逼格就是那片我没见过的浩瀚星空无垠宇宙。
但我天真地以为,只要继续架着这副望远镜,我迟早能看到边际。
然后我又发现,写作是我的真爱。
装逼领域又多了一个,我自是欢欣鼓舞,哪怕语文题里仅限三行的观后感,我都不能放过展露才华的机会!
某一次,我刚读完一本小说,文思泉涌,面对着眼前的试卷,我决心要写一篇惊艳老师留名全班的作品!于是我掏空了课内外知识储备、用尽了所有自以为偏僻高级的词汇、最后满意地看着这浓缩了我一切学识的一百五十个字,我心想:真是辞藻华丽文采斐然啊!
结果课上老师还真当堂念了我的作品,在另外两篇之后(其中一篇就是B的)。
她面向全教室,说,前面两篇文笔太华丽了,大家不太容易模仿,可以学习最后一篇,文字朴实……
后面四十分钟讲了什么,我一点儿都没听进去。
我只知道我耳根通红,想有一根哈利波特的魔杖能让我遁地而逃。
那大概是我第一次深刻意识到,何为天赋的差距,何为失败的装逼,何为真正的世界之大吧。
于是,我实在找不到还有哪儿可以装逼了,只好回过去继续读书。
读金庸古龙,读加缪毛姆,读东野圭吾,读纳博科夫,读乔治奥威尔,读威廉吉布森,读芥川龙之介,读奥斯卡王尔德,读钱钟书……越读就越发现自己读得少,太少太少太少太少了。
还不论读过这小几本儿中有假喜欢真装逼的、有舍不得花出去的钱打水漂硬着头皮读完的,但确实都是为了可以看到更远更精彩的世界。
就像我没看过他任何一部作品的杨大师所说,“电影将人的生命延长了三倍”,书籍亦如是。
所以我一直认为,“爱装逼”是个好习惯,它促使人进步——哪怕二十万字的书,你只吸收了作者的名字,它也可以成为你的积累。
可惜我读着读着,人拔高了、长圆了,大概眼睛被挤小了,发现周遭的世界天翻地覆了。
装逼不再是我熟悉的玩法。
大家不再忙着去看这世界到底有没有边界等着我们去触摸或穿越、有没有数不完的未知等着我们去征服或折服,互联网让我们误以为世界就只有一个手机屏幕那么小。
你开始装逼说,你学了一首吉他曲,po照的时候一定要让大家发现这把吉他价值上万——嗯,你不仅培养了音乐细胞,你还有钱了。
你开始装逼说,你去尝了一家米其林三星,po照的时候恨不得把人均两千用红线圈起来——嗯,你不仅成为了美食老饕,你还有钱了。
你开始装逼说,你觉得人要对自己好一点儿,po照的时候一定要把各样包包电脑LOGO朝外,最好再打个光——嗯,你不仅热爱生活,你还有钱了。
不仅是你,整个世界都在叫嚣着——
你年入没过百万?某乎应该不欢迎你。
你还拖平均工资后腿?你简直“人间失格”。
你没有一天24小时分分秒秒为钱忙碌?你这不是社会的渣滓吗?
你再不努力就被同龄人抛弃了你到底知不知道!!!
完了,我只知道,我们穷装逼的没出路了!
逼格不再属于那些看到世界之大的人,它属于要用金钱垒起疆土、要用好多好多零堆砌余额的价值新浪潮。
感谢长大的我们,拥有一统天下的魄力,把曾经的“政治正确”弃若敝屣。
作为一个微弱的个体,意识到十几年前坐井观天的时候,看到的那片世界反而更大,免不了心底有些悲凉。
而认清现实,知道挣不到够装逼的钱的我,只能默默对自己说:
十三啊,你要明白,钱真的很重要很重要,但它不是唯一重要的东西。
别怕这世界,多读点儿书吧,总有人和你同行,哪怕最后只能自己装逼给自己玩儿呢。
所以这里为了奉行我热爱的“穷装逼”,我要再使出绝招“掉书袋”来结尾——
周爷爷说了: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如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欢迎关注个人微信公众号:十三兰德(shisanlan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