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首关于夏天诗词,停止内耗遇见万般美好!

昨天,三伏正式拉开序幕。大约在公历7月中旬至8月中旬之间,处于小暑和立秋之间,天气既潮湿又闷热。我国古人在诗句中就描绘了三伏的酷暑难耐,如“平生三伏时,道路无行车”、“赤日满天地,火云成山岳”、“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等。

其实盛夏当然不只有炎热,瓜果飘香、荷花烂漫、绿荫如盖、蝉鸣起伏又是另一番景致。所以夏天历来也是文人墨客吟咏最多的季节,它的热烈奔放,那种蓬勃向上的旺盛生命力,永远让人感动和着迷。就让我们徜徉于古人的10首夏日诗词之间,感受万物灿烂背后的丝丝凉意吧!


1、忧伤无处排解

写作这首诗时,白居易已步入晚年,他还不能及时适应风平浪静的生活。

他笔下的晚春初夏的傍晚,池塘积水已深,树木的叶子日渐繁盛,而几只无所依凭的舟子,也如自己被遗弃到荒野山村一般。

抚琴或者喝酒都无法感受到快乐,干脆逗乐娇小可爱的孙儿吧,只好把无限未完心愿寄托到后辈身上。


《池上早夏》

唐·白居易

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

舟船如野渡,篱落似江村。

静拂琴床席,香开酒库门。

慵闲无一事,时弄小娇孙。


2、小暑至,盛夏始

小暑节气带来了蒸腾的暑气,它像是打开了盛夏的闸门,夏天的万般美好就此铺展开来。

我们都曾是捕蝉的少年,以为抓住一只蝉就可以收获整个夏天。

庭院里绿荫如盖,伴随着丰沛雨水,各色鲜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娇艳欲滴,香味阵阵飘散开来。古人原来也喜欢吃冰品,雪藕冰桃也许就是现在冰糕的雏形。


《夏日》

清代·乔远炳

薰风愠解引新凉,小暑神清夏日长。

断续蝉声传远树,呢喃燕语倚雕梁。

眠摊薤簟千纹滑,座接花茵一院香。

雪藕冰桃情自适,无烦珍重碧筒尝。


3、窗户贮清阴

我对朱熹这一句“季夏园木暗,窗户贮清阴”感受颇深。我们家老家的房子紧挨着菜地,而我的房间正好朝向近处的菜地和远处的鱼塘、公路和远山等。

到了夏季,窗外的玉米和各色蔬菜拔节疯长起来,逐渐遮蔽了我的窗台。特别是邻居家种的玉米,忙着抽穗,宽阔碧绿的玉米叶子随风飘舞着。虽然高大茂盛的玉米林几乎遮蔽了我窗台的光线。但是蓬勃绿意所带来的清凉,让人倍感舒适,筑成一道隔绝暑气的天然屏障,所以我常常在窗前闲坐纳凉。


《夏日》

南宋·朱熹

季夏园木暗,窗户贮清阴。

长风一掩苒,众绿何萧掺。

玩此消永昼,泠然涤幽襟。

俯仰无所为,聊复得此心。


4、地热亢蔬畦

“泉枯连井底,地热亢蔬畦”。动物和人一样,缺少水的滋润,日子难捱。

夏天如果多日连续晴天,不洒下半颗雨点,干旱就也会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首先是水位线下降,饮用水成为难题。而地里的庄稼也很遭罪,在烈日暴晒下耷拉着脑袋,无精打采。在我们村子里,到了旱季,水位线真的会下降,很多人家的水井都压不出水来,只能排着队去村里的大水井里挑水。


《夏日无雨》

宋代·释契嵩

山中苦无雨,日日望云霓。

小暑复大暑,深溪成浅溪。

泉枯连井底,地热亢蔬畦。

无以问天意,空思水鸟啼。


5、晚窗无一事

这首诗通过描写夏日深居简出的生活状态,呈现了一种隐逸的怡然自得状态。

心境跟“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颇为相似。在诗人眼中,炙热天气里仍然充满了诗情画意。“鸟语竹阴密,雨声荷叶香”浓密的竹林间传来欢快的鸟鸣,而雨点拍打着碧绿的荷叶,荷花的香味阵阵飘远。诗人的夏日生活也努力追求一种宁静祥和之美,”晚窗无一事,步屧到西厢“傍晚并无俗世缠身,诗人便悠闲散步到西厢房去了。


《喜夏》

金·庞铸

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

青奴初荐枕,黄妳亦升堂。

鸟语竹阴密,雨声荷叶香。

晚窗无一事,步屧到西厢。


6、接天莲叶无穷碧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历来被认为是赞美西湖美景的最著名诗篇之一。

净慈寺与灵隐寺同在西湖边上,借其明黄色围墙作背景拍照会很出片,就像荷花所带来的强烈视觉冲击力一样。净慈寺附近倒是鲜少有荷花,西湖的荷花更集中于断桥、孤山一带和曲院风荷,在西湖柔波衬托下,一朵朵盛开的荷花宛如降落凡间的仙子,孤清而明媚,温柔美好。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7、夏日山亭花木繁盛


夏天光照合雨水充足, 而诗人借助山亭这一取景框,描写了夏日旺盛生长的树木和花朵,感受万物的律动与美好。

入夏以后,昼长夜短,而浓密的树荫显得白天被无限拉长似的。楼台倒映于池塘的碧波中,因为藻类到了夏天也积极繁衍,池水显得更绿了。水晶吊坠作的窗帘因微风吹拂而摇曳生姿。而架上的蔷薇随着微风涌动,香气扩散到了正规庭院,沁人心脾。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8、睡起莞然成独笑

蔡确是宋哲宗时的宰相,是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支持者之一。诗中描写自己睡醒后的莞尔一笑,可以感受到一位公务繁忙的官员在看书疲倦睡饱之后,发自内心的舒畅与喜悦。

车盖亭在湖北安陆西北,沧浪代指长江最大支流——汉水。他睡醒后彷佛听到几声清亮的鱼笛回荡在沧浪水之上,也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笃定和愉悦。


《夏日登车盖亭》

宋·蔡确

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

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


9、梅子留酸软齿牙

同是写午睡,杨万里的夏日午睡又是另一番坦然平淡。

他善于捕捉事物最直击人心的特点,梅子的酸竟然能软化牙齿?这显然是夸张手法。夏日芭蕉越发宽大青翠,透过纱窗其绰约身姿若隐若现。

诗人在绵长的夏日里午睡醒来,闲来无事,观看儿童捉柳花嬉戏,感受童年的无忧无虑。


《闲居初夏午睡起》

宋·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

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

闲看儿童捉柳花。


10、一夜雨声凉到梦

夏日的炎热固然难以忍受,但是对清凉雨水的期盼,也是支撑我们熬过夏天的重要动力呀。

诗人笔下的夏天迎来了一场清凉的夜雨。“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夜雨突袭,凉意竟然潜入了诗人的梦乡,荷叶摇曳着腰肢迎接清凉雨水的滋润,只为迎接凉爽的秋天快快到来。


《夏日杂诗》

清·陈文述

水窗低傍画栏开,

枕簟萧疏玉漏催。

一夜雨声凉到梦,

万荷叶上送秋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8,546评论 6 50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3,224评论 3 39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4,911评论 0 35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737评论 1 29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753评论 6 39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598评论 1 30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338评论 3 41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9,249评论 0 27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696评论 1 31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888评论 3 33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40,013评论 1 34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731评论 5 34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1,348评论 3 330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929评论 0 22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3,048评论 1 27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8,203评论 3 37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960评论 2 35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