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叛逆别慌!3个成长密码,让你读懂12-18岁孩子的心

“我用发展的眼光看你们,你们还在用过去的眼光看我!”这一声掷地有声的控诉,瞬间让娃爸下意识地闭起了想反驳的嘴。那一刻,我豁然开朗:这哪是孩子的无理叛逆?这分明是“雏鹰展翅”,宣告自己独立,心智成长的宣言!

许多父母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焦虑,无助,抱怨孩子叛逆,顶撞,不听管教,总觉得孩子是故意跟自己作对。然而,孩子的叛逆并非孩子无理取闹的任性,而是成长密码的呈现。

叛逆,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是从稚嫩走向成熟的转折;

叛逆,是孩子对自我认知的觉醒,是对自由的向往,是压力的释放;

叛逆,是他们对家庭关系的重新审视;

唯有真正读懂叛逆背后的语言,才能叩开孩子紧闭的心门,让家不再是战场,而成为彼此滋养,共同成长的港湾。

01

据《发展心理学》研究显示,青春期情绪波动是大脑发育的正常现象,青春期孩子的大脑前额叶皮层(负责理性决策)尚未发育成熟,而睾酮和雌激素水平的飙升,会让情绪中枢(边缘系统)异常活跃。就像汽车油门踩到底,刹车系统却没有装好,这就是为什么孩子容易冲动顶嘴,事后又后悔。

家里因英语听力引起的几次口角便是例证,娃爸执着于“作业必须按时完成”的规则,而儿子在反复催促下,直觉的反应便是“你们真烦”,直接顶撞“我自己的事我自己做主”,这就是在生理反应下,理性失守的直觉反应。

02

从心理层面看,孩子叛逆的背后是自我意识的觉醒。他们觉得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再是完全依赖父母的“小不点”,希望有自己的空间,想法和决定权,当我们还以传统的方式管教他们,他们会本能地反抗,维护自己的主权。

儿子的房门上郑重其事地贴上“进房间前请敲门”的告示,若是不解其意,或许心里还会直犯嘀咕:“这孩子怎么变了”,然而这恰恰是孩子成长的号角,是需要一个独立的空间,渴望被尊重,是对自我空间的一种捍卫。

03

从家庭环境看,孩子的叛逆也是受家庭环境影响的一个体现,如果父母总是用命令的口吻“你必须这样做”,“你不能那样做”挂嘴边,而不是尊重,孩子就很容易产生反抗情绪,最后只能通过叛逆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即使心里同意你讲的,嘴巴上表达出来的也是不屑。更值得警惕的是,许多父母都以“为你好”做幌子,以爱的名义强加,而自己无法以身作则,这样无法让孩子从内心服你。

同事张姐总让女儿“别玩手机多看书”,但自己每天刷短视频到凌晨。由此女儿反问:“你都做不到,凭什么管我?”张姐哑口无言,当父母一边刷剧一边吼孩子“快去学习”,孩子只会觉得“你双标”,叛逆其实是对虚伪的反抗。

当父母的言行无法成为孩子心中信服的标杆,再动听的理由也难以触及心灵,只会催生出更深的叛逆。

04

说了这么多叛逆背后的“为什么”,我们最关心的肯定是“怎么办”,别急,先记住一句话:叛逆不是坏事,是孩子递给你的“成长邀请函”,关键看我们怎么接。

看见叛逆表象下的深层原因,那究竟怎样做才能让孩子更松弛更健康地成长,让叛逆可以自然过渡,助力孩子的成长,而不是成为成长的绊脚石!

面对孩子青春期叛逆的风暴,智慧的家长应该要冷静,可以选择按下暂停键,从现场抽离,再在适当的时候找机会跟孩子共情,然后在愉悦的环境里做沟通。

化“硬碰硬”为“以柔克刚”,往往能收到“以四两拨千斤”的意外之喜。

要记住“要和孩子一起打败问题,而不是和问题一起打败孩子”!遇到问题不是一上来就是指责,责怪,而是分析问题和孩子并肩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更深层的智慧在于“看见”和“托底”:看见孩子激烈言辞背后的渴望和无助,尊重他们的独立,为他们提供无条件的情感支持,一旦孩子真切感受到自己“被看见”,被理解,被尊重,心理的隔阂自会消融。

曾经有段时间我惯用“不撞墙不回头”来回应孩子的不认同。细究之下,这句背后藏着“我讲的才是对的”的固执,藏着“自认为的良言不被采纳”的挫败与愤怒,如果我能觉察到这“强加于人”的冲动,看到自己气急败坏的根源,让觉知照亮自己内心的对抗,我们的姿态自然会柔软下来。

孩子感受到的不再是咄咄逼人的强势,而是带着理解和发自内心的尊重,心里的抵触也就消退了,耳朵也才愿意打开,即使当场不表示,但是妈妈的话,在未来某个需要抉择的十字路口,于他心里也会悄然回响。

很多孩子跟你杠,不服的是你讲话的口气,是你的惯性强加,即使他心里认同,但是语言上也会表现出不屑和不服。所以如果能经常反省自己,主动解读孩子叛逆语言背后的密码,许多成长中的“南墙”,便不必用“头破血流”的方式去撞破。

05

真正的教育不是:用“我是为你好”堵住孩子的嘴,用“听话才是乖”折断孩子的翅膀,用“你还太小”浇灭孩子的勇气;而是用“我在听”打开孩子的心,用“你可以”托举孩子的梦;用“我陪你”接住孩子的伤。

所以孩子叛逆的背后,是成长的烦恼,是心理和生理变化的必然过程。而人生路上的风浪总是难免的,做父母的不可能为孩子推开所有的困难。孩子有自己的想法,那就让他去尝试。既然风雨不可拒,风浪难逆,那就试着静等孩子上岸。如果他顺风而归,自然是大喜;如果他满身是水,递一块毛巾,送一杯姜茶,再目送他再次启程,也未尝不是一种父母的胜利。

人生之路,方向终究要自己去把握;

成长之痛,领悟终究要自己去体验;

生命之舟,航程终究要自己去掌舵;

无论是你、是我,还是我们的孩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