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之心育自己,遇到自己
-艳丽-
“绘本的意义,不只是给孩子带来阅读的快乐,不只是让孩子和父母多了种交流的手段,还在于给大人带来另外一种看待世界的方法。”
看到这段话时,深有共鸣!在每天的绘本推荐中,我时而将自己代入故事中父母的角色,去对应面前的孩子,她的“吹牛、不理睬、丢面子后的难为情、愤怒…”,回想在孩子小时候,我是如何对待的!
时而将自己代入故事中那个孩子的位置,4岁时的我一定也有过那些情绪,我曾经是被怎样对待的,读着读着,就明白了自己的行为模式的来源,为何我学了那么多育儿知识,却常常做不到呢!
现实生活中,我能给予孩子的大多是我曾经体验到的,又一次验证了那句话“我给不了自己所没有的!”
借着分享绘本的机会,更多时候我让自己变身为那个4岁时的孩子,去陪伴她一起去认知情绪、充满幻想时依然点头嘉许、给她充足的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也许那件事并不符合社会标准。
在《最完美的王子》中,我看到公主变成了青蛙,被王后一脸的嫌弃时,心里涌起了一阵颤栗,如果我的孩子要成为自己,而变成了社会所不容的“怪胎”,我是否也会嫌弃她呢?
我仿佛看到了两年前,自己一脸的鄙夷,很庆幸自己走上了学习之路,无论怎样,她都是我最爱的孩子!已经慢慢地在心中扎了根。
但那鄙夷的表情却那么熟悉,我在姨妈身上找到了影子,一直不明白,我努力地表现优秀,她却总是不屑一顾、冷嘲热讽,难道做好我自己,也有错吗?原来我的“好”不属于她的世界。
可多少年来,我不敢做自己,心里藏着多少“如果与她们不一样,可能会被抛弃”的恐惧啊!
在《小真的长头发》中,一头短发的小真丝毫不介意自己的与众不同,她对长发的富有创意的幻想不仅减少了自己的尴尬,还得到了伙伴们的羡慕,“是啊!小真的头发快点长长就好了!”
我还记得自己小时候,也和小真一样,在门口蹦蹦跳跳与小伙伴吹牛,还得到她们的艳羡,只是那个当下,姨妈一句冷冷地“得了吧!就你”,让我一下子降到了冰点。
不明白为啥外面的人都认为我一定行,而我最爱的人却不看好我呢?现在明白,是担心我太狂妄吧!可那份不信任就这样种在了心里。
《小老鼠忙碌的一天》中,尽管妈妈很累,尽管看到小老鼠在“无所事事”,尽管也忍不住发脾气,但还是给到了孩子充足的体验时间,最终收到了孩子最宝贵的礼物。
“每一个人的初心其实都是充满爱的,有时我们眼睛所看到的,并不一定是事实,用心去相信,你就会收获奇迹!”故事中蕴含的深刻含义,此时说起来都懂,只是为啥做时却没有了那份耐心呢?
也许当时我们的心中充满了情绪,并不自知,也许小时候的我们未曾被父母耐心对待过,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下面的绘本《我为什么快乐》。
正如书封上所写,这不仅是教孩子识别自己的情绪的一本书,何尝不是让我来重新养育自己,懂得自己的一本书呢!
“孩子身上永远没有小事,一些小的情绪说不定会影响孩子一辈子。”
每一个孩子小的时候,情绪都能被客观地允许和识别,养育中那些痛苦的轮回是否就可以不再上演了呢!
一天的生活结束,有《谁叫醒了月亮》这样的绘本陪伴,一起猜谜,一起寻找答案,这些美好都会化为亮闪闪的光,存在记忆中吧!
写到这里时,脑子里出现的是姥姥兴冲冲的面孔,她一脸喜悦地把我从五点钟的被窝里揪出来,我充满好奇地快速乖巧地配合着她穿好衣服。
还记得那个寒冷的冬日里,踩着黎明黑漆漆的尾巴,我趴在姥姥的肩头张望,等着正月里闹花灯的队伍从门前走过。
不记得是否看到了花灯,但姥姥兴奋神秘的表情、温暖的怀抱却永远留在了我的心中。
这个圣诞老人的绘本,是最为打动我的一本书,看着那个可爱的老头耐心地与每个孩子交流,无比地热爱他的工作,小纸片记录着孩子的想法,用心地测试着每一个玩具的质量……
一个声音响起,“谁说世上没有圣诞老人”,那许许多多真实地做着自己、用全身心的爱去看到孩子,也爱着自己的人,譬如:这些精美绘本的作者、画家;每一位在育儿路上不断折腾自己的老师、爸爸妈妈!
“圣诞老人”,也是我与女儿互动中最重要的人物,从她两岁起,就开始在床头备好干净的袜子,等待着圣诞老人送来的礼物。
我们在一起猜,他会送什么礼物?会从哪里钻进来?大概是从油烟机的排气筒来的吧!上小学后,她收到了来自圣诞老人的蹩脚的拼音信,整个小脸洋溢着兴奋的光芒!
第二年,她开始回信了,到三年级时,对信的期待比礼物都重要了…
直到初中,小丫对圣诞老人还深信不疑。
在与伙伴的聊天中,听伙伴说:“我妈妈说,根本没有圣诞老人!”,她都觉得好奇怪,“怎么可能呢!我每年都会收到礼物呢!”
直到有一天,她在翻东西时无意中看到了我收藏的她与“圣诞老人”的往来信件…
我也无意中看到了她的作文中曾提及此事,文中的失落让我觉得始终欠孩子一个解释。
而这本书了却了我的一个心结,我想有机会的话,给高一的女儿写封信,告诉她:孩子,妈妈没有骗你,世上真的有圣诞老人,。当我一篇篇用心书写着推荐文,妈妈也象那个传播爱的圣诞老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