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被劳动所教化的,人通过劳动,将自在之物按人的意志改为自为之物,通过观察自为之物,认识了自己的主体性。
说人话:一根针,当我通过劳动打磨出来后,这根针就带有我个人的劳动,也有我全部的思想在其中,当我观察这根针的时候,我就认识了我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换成文字等其他产出物都是一样的。)
这里的主体性是通过我劳动而产生的,当我直接去买衣服,能否分有这样的主体性呢?我们回到劳动这一点上来,将衣物按自己的思想来搭配,有无劳动在其中?这要回到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中:
劳动是受到限制或节制的欲望,亦即延迟了的满足的消逝,换句话说,劳动陶冶事物。对于对象的否定关系成为对象的形式并且成为一种有持久性的东西,这正是因为对象对于那劳动者来说是有独立性的。这个否定的中介过程或陶冶的行动同时就是意识的个别性或意识的纯粹自为存在,这种意识现在在劳动中外在化自己,进入到持久的状态。因此那劳动着的意识便达到了以独立存在为自己本身的直观。
重点在持久性与独立性上,当我买了一件衣服,这件衣服和我的关系,能算作我的劳动产物嘛?并不能。这件购买而来的物品与我毫无关系,法律上是我的物品,但与我而言并不是我的劳动产物。通过观察这件衣服并不能使我自己认识到我自己的主体性。
这里提出的问题就是,无论我买多少东西,实际上在这其中是没有我的主体性的,这是和我主体性无关的事物。
在购买消耗物品的时候,本身的存在是消耗性的,否定了物品但却没有给与物品以超越。没有这样的超越性的劳动在日常生活中,自我的主体性就没有凸显出来。工业化的流水线工作,本质上就是使人与最终产物隔离,如同妈妈生下小孩,但不能抚养其长大,没有这样经历,也无法感受到自己的主体性。
这个时代更多的就是主体性缺失,人找不到自己的存在。比如当我想说自己是什么的时候,我怎么看自己是什么?是个生物意义上的人,就没有其他了。是否参加了劳动,是。但并不是凸显出我个性的劳动。我们很容易人为,个性是我穿着的衣服,并不是,而是衣服的选择搭配,日常的言行举止,个性可以脱离了衣服而存在,只是显示的时候是通过衣服搭配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