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新发
近日,获得一枚五代南唐的唐国通宝篆书镇库大钱,为襄阳泉界增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自己的收藏人生充实了一个闪光点。
一,宝贝轻轻地从泥土中跳了出来。2021年4月的一天,在襄城东街的一个建筑工地上,随着马达的轰鸣,一台挖掘机往一台重型运土汽车上装上最后一铲,司机老王打开塑料粘布正在盖上堆积的泥巴,防止运输途中的撒漏污染。正要拴绳索时,接近车厢边的泥土里好象有个园园的还闪点亮光的园坨坨吸引了他的目光,他顺手抓起放进了自己的口袋。老王是我的朋友,有空会来我这儿闲聊。我多次提醒过他,运土时发现有价值的东西拿来卖给我。运完土才五点多钟,老王过来了。他说今天捡到个东西,不知有没有用。他把园坨坨递给我。他说,奇怪这东西外面好象还包着银?我拿到手里,仔细看了一眼,告诉他,这是枚铜钱,外面闪银光的是钱币长期在土层中氧化腐蚀形成的包浆。我问他,你卖吗?你要的话给我500元行吗?我说行!老王高兴地走了!我的心却咚咚咚跳个不停!1993年我曾经在南阳钱币市场从一位串乡的农民手中用80元收到过折十的篆书唐国通宝,当时高兴了好几天。今天这枚明显的又大又厚,我按捺着心中的激动,翻开钱谱,原来是出谱品“唐国通宝"篆书镇库大钱!!!捡大漏了,这件事让我更进一步相信,平易近人,广结善缘的好处!
二,镇库大钱流落襄阳的可能性。襄阳位居汉江流域中游,是汉水经济、文化的中心,自古以来,一直是南北文化交融的轴心之一。作为唐代重镇,襄阳因距首都长安(今陕西西安)较近,俨然如同“京城后花园”。更何况从长安通向东南的驿路经过襄阳,导致南人到北方去,要在襄阳弃船上马;北人到南方去,要在襄阳下马登舟,故襄阳有“南船北马”之说。可以想见,在车马辐辏之地,水陆换乘之时,悲欢离合之际,容易产生文化交流。据清同治年间《襄阳县志》载“往来行舟,夹岸停泊,商贾云集”,以至骚人墨客,纷至沓来,流连忘返。一时间襄阳享有“艳都”美誉。这些游历之人将才学和性灵凝结成一篇篇诗词,代代传唱,使襄阳成为文化高地。《全唐诗》里面收录了2000多个作家的诗,湖北籍诗人中几乎全是襄阳人,他们为湖北的历史文化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籍贯是襄阳的至少有25个:张柬之、柳浑、朱朴、杜甫、孟浩然、皮日休、张继、张子容、杜审言、杜位、杜易简、孟简、朱放、席豫、鲍防、柳识等。文化的繁荣,势必引来文人雅士的流动。唐末李昪称帝,国号为第一代南唐皇帝。其子李璟继位为中主,以及南唐后主李煜,均为当时盛名一时的大诗人。随着南唐为北宋所灭,镇库大钱也流落异乡。唐宋时期襄阳宽容的胸怀,为这枚珍罕古币流落于此成为可能。
三,南唐镇库大钱的发现为襄阳添彩。镇库者,顾名思义,镇守库存。它是指古代铸钱局在正式开炉浇铸某一(国号、年号)制式的钱币前,为进贡、纪念、避邪而先行特制的大钱。由于镇库大钱一般在库房货架(或其它固锁装具)上方悬挂或固定摆放。镇库钱一般制作精美,硕大厚重,存世绝少,流入民间更是凤毛麟角。镇库钱也源于传统铸造工艺。镇库钱源于同品母钱,而大于、优于同品母钱。镇库钱是母钱的升华,也是母钱的异化。此枚篆书唐国通宝质地考究,制作精美,为纪念和辟邪之用,放在库里,不作为正式货币参与流通。在五代十国末期,地处长江以南的繁华一隅,为南唐中主李璟保大元年至十五年间,即公元943-957年)。中主初年国势较强,在大量铸造“开元通宝”、“唐国通宝”、“大唐通宝”、“保大通宝”的同时,铸造了唐国通宝镇库大钱。该钱厚重规整,铸造精良,极具南唐国力强盛时的风貌。据谱载仅见到楷书大型唐国通宝一枚如拓图,从拓图品相判断,铸制不甚精整,钱文欠端美,此被称为镇库大钱,评级甚高,罕见,以至于获评中国古钱新一百名珍。
这种评判可能因为40毫米大钱甚罕,并且篆书未见,推其不可能为常制行钱。是故以镇库大钱名之。
2002年,在南方某山洞发现篆书唐国通宝镇库大钱一枚。本品,极其罕见之篆书唐国通宝大型形制,直径达47毫米,厚度6毫米重达32.50克。包浆锈色满身缠裹,银灰色包浆深厚而入骨。钱文乃标准唐国通宝篆书,端美异常,一眼即识。铸制相当精整,字口高凸,棱边圆滑,地章平整,边圆廓正,与钱谱和上海博物馆藏的楷书正好配套。本品根据楷书镇库钱类推之,应该为唐国通宝之篆书镇库大钱。随着襄阳这枚镇库大钱的问世,更进一步证明古襄阳的繁荣,"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为这枚唐国通宝篆书镇库大钱提供了安身之所,也为1200多年后的今天,极度珍罕的古钱币的问世,为我们增添了无穷无尽的睱想!
篆书唐国通宝得之偶然,也是必然。正是因为我从八十年代到今天的坚守,用我的微薄之力,为国家,为社会挽救了可能流失,抛弃,失落的宝贝。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龄人,也不虚度此生,没有留下遗憾!
2021年8月12日完稿于襄阳文人会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