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接纳”二字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摆在嘴边的口头禅,当“接纳”演变成心灵鸡汤式文章以及众多身心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接纳”越来越成为现代人心灵互通的方式,我们的社会似乎已经进入一个越来越包容、理解和接纳的年代。
也许人与人相互之间的完全接纳暂时还无法奢望,然而在亲子关系当中越来越多父母理解到“无条件的接纳”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当孩子能够真实地、无需猜测与评估地得到父母这份心理营养的给予和支持,内心自然会萌生出自己在父母的心目中“最重要”这样的一种感觉。
同时,在刚到人世的婴儿心目之中,父母等同于整个宇宙整个世界,于是乎,这时候的孩子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世界上最幸福、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人。
当我们现在闭上眼睛感受那个当下,这种满足感依然会温暖我们的心头因为这是一股滋养孩子一辈子让其受用终身的能量。
既然接纳那么重要,而且父母们都曾经在孩子刚出生,什么都需要我们照顾的时候,可以真真实实、完完全全地无条件接纳孩子哭闹、便溺、需求、长相、病痛......。
然而到底在什么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让这份“接纳”渐渐变得不容易,以至于最终渐渐变成了一种施舍甚至是父母与孩子进行条件交换的筹码呢?
哈夫经常提到的我们每个人潜意识当中住着的“内在小孩”,这个孩子是我们心目中理想的自己与实际上没法达成理想状态的自己的矛盾结合体。
除此之外,其实我们的内心还住着一对“内在父母”,他们是我们一直期待得到的可以无条件接纳自己的理想父母与无法实现这种状态的现实父母相互矛盾状态下的一种内化。
当我们终于身为父母的时候,我们一方面很想无条件的接纳孩子,同时自己成长经历中被父母化与社会化的认知却告诉我们的很多观念,令这样的“接纳”变得并非是“无条件”,甚至变成了“假接纳”!
这样的接纳一种来源于责任感很强的父母。
当孩子的行为符合他们的要求、期待和“原则”时自然可以接纳,否则就不一定了。
这一类的父母在我们日常中接触到非常多,我们当然可以非常真实地感受到父母的爱与良苦用心。
然而最重要的是,面对这份爱,孩子收到的也许是控制、也许是不信任、可能是不认同、甚至是轻视与打压。
相信这并非我们想得到的,然而很不幸,在找哈夫寻求协助的人当中,有很多要么心里满含愤怒、焦虑、无力、无价值,要么啥事都没关系什么都无所谓的,要么是不敢也不知道如何面对比自己优秀或者比自己权威的人。
在这些个案里只要尝试深挖他们原生家庭解读其中的结构与关系后,通常会发现这里面就有这一类“负责任”的父母。
有负责任的父母,孩子就不需要负什么责任了!
另一种接纳经常来源于那些同情孩子或者不想添麻烦的父母,他们惯用的方式是强迫式的接纳,强迫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自己!
明明知道自己很生气,然而为了让孩子开心就“接纳”吧!
明明自己不认同,为了免得麻烦就算了吧!
这样的情形的确是孩子开心了,父母自己似乎也轻松了,同时一不小心这种接纳却变成了各种各样的溺爱。(关于溺爱的话题可以回溯我之前的分享《孩子不是我们实现欲望的工具》)
看来,要当好父母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既然这样,什么样的接纳才是真正的接纳呢?
首先父母要做的是接纳孩子是一个“人”,正是因为孩子是独立的“人”,家长才有机会建立平等关系,而不会将其变成自己的附属品甚至实现自己期待的工具。
接下来我们可以做的是接纳孩子的真实感受,未被表达的感受会转化成情绪,变成累积在孩子生命中的桎梏,一直发挥作用甚至影响一辈子。
情绪没有对错,不同的只是表达方式的异同。
智慧的父母懂得告诉孩子他有表达自己情绪的权力,该哭时哭该笑时笑,该愤怒时不会退缩该恐惧是不会硬上。
当然,面对孩子某些表达方式,我们也可以尝试与孩子沟通,看如何表达是更有效、更安全更可达到双赢的。
此外,我们可以尝试接纳孩子说“不”,听话的孩子让父母放心,然而懂得掌控自己的命运,能够独立思考与作出决定的,往往是敢于拒绝的孩子。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部分,是接纳现实中的孩子而不是我们理想中的孩子。
理想中的孩子其实正是我们自己内在不完美小孩的投射,我们往往用理想中的自己去要求现实中的孩子。
正因如此,我们经常说孩子是上天给我们的功课,是让我们可以重新面对与疗愈自我内在小孩的功课。
温馨提醒:不要让我们自己需要修补的坑,成为了孩子成长的陷阱!
免责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均为原创,仅代表导师个人观点,请自行评估是否恰当与适合。传播及运用过程中所产生的结果与本公众号和导师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