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对妹妹来说,一直都是个难题。
这个喜欢艺术,发散思维的孩子,对逻辑有点懵圈。
一年级的时候,掐手指头还能算出来,后来手指头就不够用了。
一年级时,刚开始数学老师有点着急,妹妹急了也不说话。二年级换了个数学老师,她说:妹妹是慢一点的,没关系,慢慢来。
有一段时间,老师每天给妹妹出10道计算题,做完后拍照。慢热的妹妹,慢慢地计算题也能跟上了。应用题(解决问题)却一直是个难题。我想,她太缺少生活经验了。数字对她来说太抽象,用实物跟她讲解,对他来说更易于理解。但是拐一个弯儿,她仍然想不明白。数学仍然是个老大难问题。
上了三年级,又换了一位数学老师。都说三年级是个分水岭,家长和老师都抓得很紧。妹妹的数学仍然没有起色。老师推荐了一位校外辅导老师,妹妹也同意去上课。哪有不希望自己好的孩子呢。
老师的教学方法,似乎也没有什么特别,在学校是一对多,在校外是一对一而已。老师布置了很多作业让她回去练习,妹妹不愿意做。可想而知,课外的辅导并不起什么作用。然后就不了了之。妹妹的数学仍然没有起色。有一次上课,老师提问,妹妹答不上,就不吭声。老师急了,要她上讲台,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讲解那道题。妹妹很尴尬地站在讲台上,完全说不上。我想那一刻,孩子很受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对数学特别抗拒。我也不再跟她提与数学学习有关的问题。我想,那段尴尬的记忆会慢慢地淡化。但是如何帮助这个孩子,我也没想到更好的办法。
四年级,又换了一位数学老师。妹妹很喜欢这位数学老师,上课也很认真。但是数学学习仍然有点吃力。有位老师又给她推荐了一位校外的辅导老师,据说这位老师“很有办法,”妹妹那个班有几个同学课外都跟着那位老师学习。妹妹也同意也去试一试,毕竟,她也希望自己的数学成绩好啊。
第一天晚上,我送她去试课。半个小时后,前台的小姐姐给我打电话,说妹妹哭了。原因是那位辅导老师“可能”有点严厉,一上课,就拿出了三张卷子。妹妹一看就被吓怕了,再看,不会,更加怕了,于是就不做。估计老师急了,妹妹就哭了。
我赶紧去把她接了回来。后来妹妹的数学老师说,她不适合题海战术。只能慢慢来。
朋友说的话很有道理,我们在不断地干预:增加练习,找辅导老师……强化她的“弱势”,让她觉得-数学是很难的;数学是她的弱项。她常常看一眼题目,似乎没看懂,就不想做。实际上,多读几遍题,她还是能理解。但是,她对自己的数学,缺乏信心。
她需要信心。
我们需要强化的,其她的优势:她的画画得很好,舞跳得很好,学钢琴很快就能学会……我们接纳了她的“慢”。不再盯着她的数学。补不了短板就发挥优势好了。总归有别的出路。
同时我也在想,如何磨练她的心智,让她练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妹妹不爱运动,嫌累。而运动是最好的磨练意志的办法。四年级寒假,我陪她参加了北斗定向大赛,妹妹全程坚持下来了,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怕辛苦”,即使一脚踩在沟里,鞋子裤子湿了,都没有停下来。
妹妹不是怕辛苦,而是缺少目标。
我找了个机会,让她进了学校的定向队,每天参加至少4千米跑的训练。每次的校外训练,她也几乎没有落过。
四年级下半学期,哥哥给自己找了个辅导老师,妹妹也跟着,尽管她仍然没有明确的目标。老师没有采用题海战术,而是有针对性地辅导。从计算题入手,妹妹常常能保持100%的准确率。信心开始慢慢增加。暑假,兄妹俩主动预习了五年级的课程。
妹妹的状态忽高忽低,心中没有明确的目标的缘故。但是,应用题也终于有所提升了。
有一次数学老师和我聊起妹妹的情况,正好最近的小测妹妹考了98分。老师说,都是些基础题。按照妹妹的状况-她过去常常很慢,后面的应用题都没时间做。她的成绩能达到75~80分,就差不多了。我不置可否。
我仍然不给妹妹压力,不管她考多少分,都接纳。后来,她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后面的应用题了。问及是不是写字比以前快了?她说不是,是做题的速度快了。有一次考试,考了89分。
数学对于妹妹来说,仍然是有点难。成绩有起也有落,但是,妹妹的信心明显提升了。
信心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