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迷信什么育儿观,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个体,你有孩子,你会发现适合别人的,很可能就不适合你的孩子。很多教育模式教育理念都是对自己的一种启发,在你自己所接受的教育所在的环境,对你的一种启发,对自己的审视,对孩子产生好的影响。不要迷信任何人和任何育儿观。
永远记得,孩子是个独立的人,不管他多大,他是个孩子,也不只是个孩子,父母对他最多的是抚养的义务,不要觉得自己很伟大,不要控制他,他有自己的想法和喜好,学会把孩子当人看,尊重他。
—— 整理自「无条件养育」图文+音频直播节目(票价够我看两场电影了)
Q:父母对孩子的权利管束的边界在哪里?
A:边界更多的是安全范围的边界,孩子如果还小,你需要告诉他哪些部分是不安全的,是不能触摸的一类。对错意识是分年龄阶段的,太小的孩子是没有是非观的。大人对行为的所谓管束最有效的是身教,你希望他做到什么,首先自己在日常生活里要做好榜样。
Q:小孩现在刚上幼儿园小班,妈妈教数数就是不愿意学,继续放任吗?
A:我也没教过我的孩子数数儿,但是我的孩子能从 1 数到 好几十,而且中英文都可以,连 fifty-eight 都能说出来 … 这咋回事儿?玩儿,就是玩儿。
Q:我是全职妈妈,爱人负责赚钱养家,孩子的教育主要由我负责,和你带孩子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有时候会很累,孩子如果在这时候闹腾就很想发火,大多数情况下能克制,有时候也会说孩子(事后会和孩子道歉),你有过类似的情形吗?如何处理好这种情绪?
A:我也会,别太过自责。你是人,不是神,人都有情绪。孩子不需要一个没有情绪的妈妈,在你发泄情绪和他道歉的过程中,他也在学习如何处理自己的坏情绪。你有这样的觉知是好事,你可以努力做到的就是一次比一次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Q:您是命令您的儿子去拿的小提琴吗?
A:你很多措辞很有问题,为什么要命令?拿个小提琴需要命令?显然不会啊。还有孩子他自己是个个体,不是什么育儿成果,我们其实是他育出来的才更恰当。
Q:比如他 80% 不收玩具,好好说不收,讲道理不收,吼也不收。说下次不准玩了,我收去锁起来,他才会赶紧收。有时候说了还是不收。(告诉他,玩具要休息了,回家睡觉了,收好明天才好找。还没说完,他就知道了知道了,但是不收。)
A:「下次不准玩了」… 典型的讲条件啊。他似乎不明白为什么要收?你能给他讲清楚为什么要收么?
这是家庭行为习惯问题,如果你们家都是很整齐很干净很有条理,在孩子还小的时候,都是你来收拾玩具,他习惯了收拾起来的状态,就不会是一个不爱收玩具的孩子。说玩具要休息这种没有说服力,有点奇怪其实。说这个没用。你自己信么?你自己收几次,让他看着,他就知道这玩具玩儿完了就应该收,没有为什么。坚持。
Q:没有竞争意识会让我们找不到目标吗?
A:你这说法就意味着我们每个人的目标都是争第一了。这不可能。人的目标多了去了。
Q:我看见住在一起,楼上楼下的孩子 5 岁开始报补习班,英语,跆拳道,跳舞,架子鼓,钢琴我经常焦虑不知道怎样去发现孩子喜欢什么特长班。好多家长逼着去,有的老师,为了抓收入,告诉我们家长,孩子不学,将来什么都不会。
A:你说的这些,不就是竞争意识嘛。孩子自己想学就学,不想学逼也没用。难道要打么?你放心吧,那些孩子就算学了英语、跆拳道、跳舞、架子鼓或钢琴,将来也可能什么都不会。
Q:我不会把孩子扔到学校就不管的,但是现在的幼儿园、小学、中学作业特别多,像我们这样的一部分上不了国际学校的家庭该如何面对?是尽量让孩子能做多少做多少?还是有什么更好的解决方案?
A:作业多不是坏事啊,我所了解的国际学校到了中学作业也都很多,都忙不过来的。幼儿园,小学那些破作业不写也罢。
Q:我有个疑问,我给孩子买的玩具算合适吧,但是在周围算多了(四线小城市),基本没有光电声的。但是感觉玩具多了让他分心,一会玩这个,一会玩那个。你们这样的条件玩具应该更多,这个问题怎么避免或发生后改善。
A:我不认为玩具多了会让孩子分心。我现在想想,我小时候要是能像我的孩子现在见识这么多,我简直 … 不可估量啊。而避免给孩子买「过多」玩具的方案是:买贵的玩具。这个问题,在我没生孩子之前也听说过,生完孩子也看过好多人提。以我个人的经验来看,我觉得玩具多就影响专注力是不存在的。玩具少就会专注,有这么简单就好了。而且按这个逻辑,一个家里,如果有老二,玩具是现成的,现成好多,那老二是不是就注定没老大专注了?显然不是的。给孩子买玩具多少在于家庭的经济条件和父母对每一个玩具的在乎程度。不要瞎买,要买好的玩具,买回来好的玩具,最重要的是父母高质量的陪伴,而不是「你玩儿吧,我先玩会儿手机」
Q:玩 iPad 或看电视能长时间专注,如果不考虑对眼睛不好,应该多让她看吗?我听到有些说法,说是长时间看电视影响和他人的沟通。
A:如果不考虑对眼睛不好,可以稍微看得多一些,但也得有时间的控制。和其他人的沟通其实更多在于孩子天生的性格,有些孩子就是爱沟通,有些孩子就是比较内向,这真是天生的。不是说所有爱看 iPad 的孩子都不爱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