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经方家杂谈
今天中医的奇形怪状的事情很多,只是希望中医朝向更健康的方向。回过头来再说说上篇提到的代表人物们,民国整个中医的暴起也必然会暴落。恽铁樵虽然认识到温病派的种种不足,还是以内经释伤寒论,虽然对叶天士吴鞠通等做出来大量的批判,但是最终用药配伍和剂量上却没有跳出温病派的束缚。这么看来恽铁樵也是民国中医的一个缩影,后面的陆渊雷确实是在伤寒论的贡献上良多,同时结合日本的皇汉医学和西方医学,兼容并收的学校教育就今天来看都有超前的意义,里面的很多课程比今天的医学教育更有实际意义。对于开创者我想应该有的态度是包容性,我们是尽可能涉猎他们那个时代的书籍,然后择其善者而从之。不管任何学派,都有开创者和集大成者,我们要知道开始,也要知道结局。
关于当下热炒的几位,我们不得不说市场是他们炒起来,然后让很多门外汉来学习中医,中医本就是文化的一部分,民国之前写书的大部分都是自学成才的,而以中医谋生的世家往往著作很少,中医的如何操作是需要好好深思的,如果没有合理的空间,中医也慢慢只会是历史传说。很多人从倪海厦开始,倪海厦的汉唐经方也确实影响了很大一部分人,从性格来说,倪海厦这位桃花岛主确实能让很多中医爱好者信心大增,似乎学习了倪海厦就是横跨大江南北无所不能,但是最后没有出现第二个倪海厦,连倪海厦的弟弟都知道大家不可能成为倪海厦,学医确实需要学医的天赋,就如同写诗作词一样,需要针对性的天赋。倪海厦的讲课有没有夸大的成分,绝对有,这就造成很多学倪海厦的人认为中医真的无所不能,但事实是很多人只了解了中医的皮毛,是永远也做不了倪海厦的,倪海厦从命理进入中医,这本来就是任何人不具备的捷径,如果学过命理,你进入中医才觉得中医的实操性要比紫微斗数和三命汇通之类的实操性高多了,摸得着东西也很多。如果你从倪海厦入门,然后下一步去看中日医学的书籍,你回过头再学习倪海厦,你才知道倪海厦讲的是什么,很多案例的来源是那儿,这么说吧,读过唐容川,曹颖甫,读过日本古方派的案例,你才能知道倪海厦为何如此。倪海厦在中医走向微末的时候,用了全部精力来打开这个市场,确实造福了很多人,相对于有夸张的东西,也变相的让中医很多爱好者成为中医狂,我想这样的事情要经过几十年的消化才可能慢慢成熟。倪海厦和他徒弟的案例是可以学习思路,但是不能模仿。如果一味按照案例来觉得可以救治重症危证一定会出现问题。倪海厦的中医思维没有问题,在于今天很多人没有从他身上学习到思维,而是学习了一大批方子,然后用这些药方来生搬硬套,造成了实际操作没有任何明显效果,这也是很多自学中医面对的困境,就是西医以病名定义,然后何种病名用何种药,但是中医思维却万万不是这样的,几乎所有人在辩证法体系下长大,变成了中医能治病,就是治疗西医的定义的病名,如果不能就是无用,这种恶性循环一直在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