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作者:李悦儿。
这本书的推荐语是:如果你想博览教育群书,推荐先看这本。如果你懒得多看书,只想看一本,别的书可以不看,却一定要看这本。
我之前还未完全相信,觉得会不会是一种营销手段呢。
直到我翻开了这本书,我就相信了这句推荐语。
这是一本让人爱不释手、相见恨晚的书。我巴不得通宵把它看完。
它像武侠小说一样让人着迷,又有文学式的气场。
翻开书,好像作者就牵起了我的手,把我领进了书里。
书里没有金句连连,有的是一位教育者的智慧与温情。
作者说:读这本书时,人会被笼罩在一种心灵的震荡之中。
今天分享作者讲的一小部分故事吧。
李悦儿的美术班里来了一位五岁女孩杨一帆。
这是一个“问题孩子”:由于老人的不懂教育(老人一整天都把她抱在怀里,不给她乱跑,怕摔着,也不与她交流),她的大脑被荒芜了,也就是不会思维了。
她被送到美术班的时候,就像睡着了似的,无论老师讲得多么有趣她都没有反应,更别提画画了。
那么,这个女孩的“心”是如何被激发的呢?
⑴ 评画课。
李悦儿安排评画活动:认为谁的画最好就用小棍朝画点击一下。李悦儿说杨一帆,该你啦,棍子交给你。她竟然站起来了,朝一幅画点了一下。后面还连续上来了5次。
她这是在体验举手、点击以及从没有过的在大家面前表现的感觉。
⑵ 故事课。
李悦儿上故事课,讲完了故事,让孩子们把故事用连环画的形式画出来。杨一凡马上听明白开始画了。她画的蚂蚁人全像蚂蚁,两个小圆圈上面长着两个小触角。四副连环画非常的形象。
孩子的画画兴趣被激发起来了,不仅思维打开了,更重要的是,她的那颗“心”被激活了。
⑶ 以前和现在。
以前她画的房子和花,只是一些程式性的符号,没有感知、思考和创造。
现在画的房子和花,已经成为了表达与思维过程的手段了,孩子的心灵被激活了,房子和花是通过观察、感受加上创造画的。
后面还发生了几件事,都证明了孩子有完全发自内心的真挚情感,有最纯洁美好的心愿。
总结作者的话:
①智障与不会思维是有区别的,不要以为大脑被荒芜了就是智障。
② 作为家长,不能只认识到艺术中最底档的一面,不要只求学技术而不关心她内心心智的成长。
③要想着做出改变。如果相信老师,观念又不改变,老师一套,家长一套,孩子就会无所适从,会被严重扭曲的。
儿童还没有发展出表达自己心灵的语言,也没有发展出表达心灵的方式,更不会隐藏或隐蔽心灵,这时的心灵是最纯洁最美好的。
感悟童心,是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看待孩子,与他心心相印,惜惜相通,从而形成一种氛围。一旦产生好的氛围,教育就会进入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