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每次看《最强大脑》,都觉得他们强大到不像人类,惊叹竟有人能完成那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节目中,我们常会听到这些话:“记忆整理”,“调取记忆的速度”。也就是说,参赛者需要迅速地整理接收到的信息,按照一定的方式储存,以便在需要的时候能够迅速调取。
整理,也是这样。整理时我们需要考虑如何置放资料物品,以便在需要时可以迅速知道它的位置。从这个角度来说,整理的目的就是为了方便快速地找到所需的东西。
这世上没有什么天生就具有创造性的工作,只有能让工作变得有创造性的人。
2
小山龙介是一名身兼数职仍能按自己的兴趣生活的整理达人,除本书外,他还著有《时间整理术》、《点子整理术》、《学习术》等书。他在本书中将整理分为6大领域:资料、环境、信息、生活、思维和人脉。
-
资料整理的核心原则就是:集中数据(一个口袋原则)、分散浏览场所。
龙介先生的做法是,将所有纸质的资料扫描,以电子文件形式集中管理,将浏览查找数据的场所分散到各个角落。
数据集中,分散浏览场所作者推荐工具 (可向右拖拽看全文): 1. “ScanSnap”:能够自动送纸、自带文字识别功能的扫描仪。 2. “SugarSync”:可指定文件夹,自动将最新数据备份到服务器,无需人工刻意操作:。国内有个类似的软件“坚果云”,只是免费版的每月只有1GB的空间,如果只是备份一些文字资料应该也够用了。
环境整理:统一环境、简化环境
设定一些规则,让不同场所的环境相一致。比如家中和办公室的鼠标键盘统一,电脑运行环境统一等。这样能够得心应手,不至于频繁切换于不同的环境,降低做事效率。信息整理:管理时间轴与空间轴
时间轴管理,即按时间顺序整理信息;空间轴管理,即按信息存放的地点来管理信息。
制作自己的数据库,比如写书评博客,在Twitter上写生活日志,用Evernote记电子笔记,用GPS标注照片地点等。生活整理:将生活常规化,再制造一些惊喜
若要简化生活,每次都做同样的事情就可以了,比如穿衣、饮食模式化。由于常规化是重复同一行为,就算不情愿也会慢慢顺手起来。熟能生巧,就会更加精益求精了。而且这样,一旦与常规稍有不同的东西出现,我们就能感受到非常强烈的惊喜。思维整理:分割信息与整合信息
思维就是分割与整合信息的过程。大脑会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自动整理、重组信息。根据这个特点,我们可以这么规划一天的日程:
上午:以输出为中心开展工作。经过一晚的时间,大脑脉络清晰、井然有序。
下午:基于上午思考的结果,开展实际工作。可以做一些不需要深思熟虑也能轻松完成的工作。
夜晚:多花些时间将信息装入大脑。
当然,散步、游泳、洗澡等也是调动大脑无意识工作的活动。此外,我们也可以用图解法,比如思维导图,来帮助我们整理思绪。人脉整理:链接人脉与链接的快捷方式
链接人脉,这一行为如同是在网络上设定“友情链接”,要求我们整理已有的人脉,比如用电子形式保存名片,扔掉沉睡一年的名片等。而快捷方式是找到与对方建立密切关系的捷径,用它来有效地扩展人脉,比如手写信件,举办演讲会结识有能力的人等。
3
学习事物,最关键的是要找到其核心原则。只要原则一致,操作的具体方法可以因人而异,比如小山龙介介绍的许多方法其实不太符合我们的操作习惯,我们可以寻找能达到该目标的其他方法。
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