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英文名《Atomic Habits》,主要介绍了培养一个习惯的四个过程和四条定律。四个过程包括提示 - 渴求 - 反应 - 奖励;对应这四个过程,作者提出的四个定律包括(1) 让它显而易见;(2) 让它有吸引力;(3) 让它简单易行;(4) 让它令人愉悦。 核心本质就是让你会想起来这个习惯,想要去做它,能够去做它,最后做了它很开心。看起来这个逻辑很简单,但是书中有几个观点我觉得还是比较有意思,和大家分享。
观点1. 培养特定的身份更有利于习惯的养成和坚持。
不是读一本是书,而是成为读者,不是跑马拉松,而是成为跑者。不是减多少斤,而是成为健身爱好者;读者,跑者,健身爱好者都是一种身份。你的习惯是体现你身份的方式。你的身份实际上就是你的反复存在,所以养成习惯就是成为你自己的过程(这句感觉很深刻)。所以,在思考培养什么习惯之前,先想想你想拥有什么样的身份。这个身份会一直伴随着你,也意味着你的习惯会一直坚持下去。
观点2. 习惯要先标准化,然后再优化。
不能指望从一开始就培养一种完美的习惯,要脚踏实地,连续不断的做一些简单的事情,然后再不断精进。标准化的意思是先让这个习惯不受外在或内在因素的影响,让它能无意识发生。例如每天早上起床会无意识的自动去洗漱,这个就是已经形成了标准化。至于洗漱多长时间,洗的多干净,就是后续的优化过程。先形成标准化是培养新习惯的开始,也是核心。最关键的是保证重复的次数。例如为了养成锻炼的习惯,不能设置每天100个俯卧撑,而应当是每天1个俯卧撑。重要的是保证每天能做俯卧撑这件事情,做多少个是后面优化的过程。而刚开始培养习惯需要的能量越小,重复该行为的可能性越大。书中甚至提到,当你开始培养一种新习惯时,它所用的时间不应该超过两分钟。其实如果能养成标准化的好习惯,已经能让你变优秀了,如果后续能回顾反思,通过刻意练习的方式不断精进优化,会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
观点3. 培养好习惯的最有效方式是加入一种文化,在这种文化中,你期望的行为被认定是正常行为。
这个观点强调了环境的作用。加入好的平台,好的团队,遇见好的朋友,大概率会拥有好的习惯,因为这些习惯被认为是正常的行为,自然而然大家都会去做,更容易形成。比如加入一个团队,成员大多每晚会主动复盘,这是个好习惯,在这个团队待久了你大概率也会形成这个习惯。这也是大家普遍认为近朱者赤的原因。而且人们培养习惯很重要的一个方式就是模仿,模仿身边的人,大多数人和权威,所以环境平台氛围文化周围的人对习惯的养成很重要。
当然,除了上述的三个我个人觉得比较受用的观点,书中还有一些重要但或许常见的观点,例如(1)可以利用狄德罗效应来强化习惯,即采用习惯的叠加,一个习惯触发下一个习惯;(2)详细写出何时何地做何事,做出具体计划时,更有可能执行,缺一不可;(3)尽可能避免将一种习惯的情境与另一种习惯的情境混在一起。一旦混合在一起,其中比较容易实行的习惯通常会占上风。例如经常在书房娱乐,时间久了就很难在书房进入高效的学习状态,而在学校就很容易进入学习状态。环境和特定的习惯联系在一起,要善于利用等等。
个人认为本书还是值得推荐的,几个观点在习惯的养成过程中能有很大的帮助。先树立身份感,找到习惯养成的动力,再找到微小的可坚持重复的习惯行为,形成标准化,最后再不断精进优化。期间可以借助于周边团队氛围文化,环境情境等等方法来帮助实现习惯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