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若愚”的燕子

夏末秋初,同学聚会上,我重逢了燕子。许多记忆碎片,纷纷袭来。

初中宿舍里,睡在我下铺的她,总是最早起床。五点钟,天未亮,她便抱着课本轻轻带上门,消失在晨光微熹中。晚上我们已结束自习,她才拖着疲惫的身影回来。深夜我醒来,常看见她被窝里透出微弱光亮,听见她压低声音背单词的窸窣声。

就是这样一个将全部时间投入学习的女孩,成绩却始终徘徊中游。数学题我们一听就懂,她却要反复问三四次;英语听写时我们临时抱佛脚,她却老老实实抄写每个单词数十遍。渐渐地,“笨鸟”、“书呆子”成了她的标签,甚至还有更难听的“蠢猪”。

我尤其记得那次期中考试。班主任念到燕子不理想的分数时,后排一个男生突然大喊:“蠢猪!我要是像你这么用功,早考前三了!”教室里哄堂大笑。我看向燕子,她低着头,手指紧紧攥着衣角,沉默不语。


谁又能想到,二十五年后,当年被所有人看不起的“笨女孩”,成了全场最令人羡慕的存在?

聚会那天,燕子安静地坐在角落,依然是从前那般不争不抢。当有人问起近况,她淡淡一笑:“我在省中医院工作,是副主任中医师。”轻描淡写的一句话,让之前高谈阔论的同学们瞬间安静。

她告诉我们,这些年来一直热爱中医文化。高考虽未考上最好的中医药大学,但她决定考研,历经数次失败仍坚持,最终成为真正的中医师。“我好像一直就不太聪明,只能慢慢来。一样东西研究十年、二十年,才知道它究竟能不能成。”她说这话时,眼神平静坚定,没有一丝炫耀。

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大智慧。我们这些“聪明人”,追逐一个又一个风口,换一份又一份工作,却始终没有沉淀下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而被我们嘲笑的“笨”女孩,用二十多年时间专注一件事,最终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这让我想起近期科技圈的新闻。小米公司的王腾,曾被誉为“大帝之姿”,风头无两。他在社交媒体上高调张扬,各种惊人语录层出不穷,确实为小米带来了极高的关注度。但最终,却因急功近利、太过张扬而狼狈离场,最近落得被辞退的下场。他的“聪明”外露,恰恰成了职业生涯的绊脚石。

老子说:“君子盛德,容貌若愚。”那些真正有大智慧的人,往往看起来朴素无华,甚至显得有些“愚笨”。他们不像我们想象中那样光芒四射,反而在日常生活中格外平凡。

在这个追求速成、渴望即时满足的时代,我们太着急证明自己的聪明。年少时,我们嘲笑反应慢的同学,羡慕那些口若悬河、在人群中游刃有余的“聪明人”。我们沉迷各种速成技巧,追求短期回报,渴望快速获得认可。

直到岁月流逝,经历许多后,我们才慢慢明白:真正的智慧从来不是张扬的,它藏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藏在甘于寂寞的坚守里,藏在不为外界所动的定力中。

犹如苏东坡,年少时才华横溢、锋芒毕露,却因此招来是非。经历“乌台诗案”后,他才真正领悟“大勇若怯,大智若愚”的真谛。之后的他,豪放中多了沉稳,旷达中添了内敛,这才写出流传千古的《赤壁赋》等名篇。

反观当下,多少人败在“太聪明”上。总想着走捷径、抄近道,却忘记最朴素的道理:真正的成就需要时间沉淀和积累。那些看似“笨拙”的坚持,那些被嘲笑的“固执”,往往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

燕子用经历给我们上了生动一课: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能够静下心专注一件事,坚持十年、二十年,这种看似“愚笨”的执着,恰恰是最难得的智慧。

如今,每当我想要急功近利时,就会想起那个在被窝里打着手电背单词的女孩,想起她在中医世界里日复一日的坚守。这些画面提醒我:不要被表面聪明迷惑,要学会在寂寞中积蓄力量,在平凡中修炼内心。

或许,我们都该学会像燕子那样,活得“笨”一点,慢一点。不必急于证明什么,也不必在意别人眼光,只要认准方向,就脚踏实地走下去。时间终会证明一切,筛去浮华与喧嚣,留下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愿我们都能习得这般境界:如璞玉,光华敛于内;如深流,力量沉于静。在平凡处扎根,与时日共生长,最终抵达的,必是更为绵长的人生风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