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丽 焦点网络中级五期 洛阳18—3—22持续分享第304天(春雪原创分享第438天)
今天网络八期的第11次课,再次听到刘老师讲,共情和具体化,收获很多。
共情又叫投情、同理心,通情达理,设身处地等。共情是作为一名咨询师的基本功,其实也是做父母,做老师应该有的能力。当我们能够站到对方的角度,感受对方的感受,体验对方的体验,思考他的思考,即我们学会换位时,就能够容易做到共情。能够共情到对方,才能让对方感受到自己被理解。在被理解的前提条件下,才有可能有进一步的沟通。
表达共情,不只是用语言,更重要的是同时非言语表达出来的信息。“我理解你”一句话,伴随着点头加“嗯”,以及思考的神情,才可能会让对方感受到你真的是理解了他。(当然这些动作,这些姿态不是刻意做出来,而是真的,在尽可能不打断对方,特别专注的倾听的前提条件下自然而然呈现出来的)。否则,“我理解你”仅仅是一种说法。甚至会让对方感受到你是在敷衍他。当对方有这种感受时,接下来的沟通就无法进行。也就说共情不等于说情。
具体化要深入。当具体化深入时,才能让对方有更多的觉察,更多的思考。当对方有更多觉察,更多思考,才能带来更多的行动。更多的行动才能带来更多的变化。
有感于刘老师所说的“我是一个具有七情六欲的活生生的人”,接纳自己有时的做不到。我们可以要求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但也不刻意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而苛求自己。这,其实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