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这句话,教育确实是靠关系的,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师生间的关系怎样,直接或间接地决定了教育能否做的更好!特别是小学阶段,孩子还小,不明白学习对他未来所起的决定性作用,喜欢哪个老师,自然就喜欢他所教授的那门课程。所以,师生间的关系就显得更加重要。怎样建立一种良好的信任和相互关怀的关系呢?陈大伟老师提出了四条建议:
一、坚守尊重的底线。我觉得这是基础。尊重是相互的。我们老师要想获得学生的尊重,首先就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在现在,孩子的自尊心和自我认同感超强,尊重他便是获取他信任的第一要素,也是他接受我们教育的前提。所以,我平时在与学生交流时,就很注意这一方面。当然,学生给我的反馈也是极好的,
二、用更积极的心态看待学生。教书将近二十年,早已经过了急功近利的年纪,所以现在,看待学生时,更为的积极。班级里总会有学习优秀的孩子,也会有学习困难的学生,但不管怎样,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独特的一面,我们做不到人人成才,但起码要让他们人人成人,这不该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吗?
三、从接纳开始。其实,我觉得如果做到了前两条,自然就接纳了所有的孩子,接纳孩子的过去,接纳孩子的家庭,接纳孩子的生存处境,毕竟每一个孩子都不同,唯有接纳了他的种种,才有可能通过我们的教育改变他的一些不合适的种种。
四、传递学生能理解和愿意接纳的爱。这一点应该是最难做到的。虽然我们可能会接纳孩子的种种,我们也会用自己的爱去教育孩子,可我们的爱,孩子是不是收到了呢?我们给他的爱,他是否也体会到了呢?这个就不得而知了。看来,作为一个老师,除了研究课程,还要研究一下学生的心里,设身处地地给孩子能理解和愿意接纳的爱,才能让我们的教育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