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父亲节。
从小到大,父亲一直是我最重要的人。从某种角度上来讲,我就是父亲“影子”。尤其是近几年来,我越来越发现,我和父亲在性格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父亲是一个温和的人,很少见到他发脾气,他对谁都是笑呵呵的。而我,虽说不善言辞,没父亲那样爱说话,但性子一直温和,从不和别人斗气发脾气。熟识我的人,都知道我是大大的老好人。这一点,我一定是继承了父亲好脾性。
父亲一生命运多舛,生活艰辛。父亲出生不久,就因为家里孩子多,抱养给了别人。四岁大一点时,养母积劳成疾,患病离世。不幸的命运还在后头,没有享受多少母爱的父亲,在他十六岁时,养父撒手而去。就这样,父亲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孤儿。好在父亲性格里有一种温和乐观的东西,靠着自己,艰难生活。
父亲和母亲结婚后,日子过得很艰难。好在父母亲都是苦孩子出身,舍得力气,硬是凭靠起早贪黑,累死累活的拼命劳作,家里的光景一点一点好起来。
生活对父亲的考验还没有结束,在我十八岁参加高考那年,父亲因为夏收拉麦子时,不慎从拖拉机上跌落,造成脾脏大出血,差一点就送了命。我到现在还能记得父亲做手术时的那个下午,时间是那样的漫长和难熬。次年,又是一次劳动过程中的意外,父亲又住院,虽没前年那般紧急和凶险,但也是一次身体全麻的大手术。那几年,我觉得命运对父亲太不公平了。
纵使命运对父亲如此这样残酷,艰难生活当中的父亲,还是那样积极乐观。父亲这种豁达和乐观,对我的触动和影响极大。现如今,我是一个有两个孩子的父亲,所处的生活环境,和父亲相比,不能同日而语。在父亲对待生活态度的影响下,我极少消沉,对自己的生活极其满足。
父亲和我还有一点特别像,那就是做事优柔寡断,遇到大事、难事,常常会不知所措。
在我的记忆里,家里永远是母亲说了算,父亲顶多就是提提意见,发发牢骚。母亲性子硬,脾气也大,但凡家里一些事情需要拿主意的时候,母亲当仁不让,不给父亲任何机会。当然了,父亲也曾尝试过拿主意,不用说,最后的结果都不尽人意。小时候,父母亲经常吵架,甚至打架。事情的起因,大多都是父亲没把事情做好,母亲奚落责难几句。而父亲总觉得自己吃了力,受了罪,心里受了委屈,争辩之下,吵架就再所难免。
父亲软弱,没主见的性格缺点,不知怎的,也传给了我。我试图改变,但效果不佳,反而会让我更加被动。现在我想明白了,这是恐怕就是遗传,是父亲留在我生命当中的精神记忆。
父亲今年六十八岁了,头发早已花白,他老了。让我庆幸的是,虽吃了多半辈子苦的父亲已不可改变地变老了,但他的身体还算健康,精神头也足。尤其还能和以前那样,乐观豁达,遇事不急,说话不燥,依然保持着一辈子勤劳的本色,现在的他,一有空闲时间,就到周边去打零工。用他的话来说,趁着自己还能走得动,能挣一点是一点。
现在,住在小城里的我,陪伴父亲的时间越来越少。平时的我,忙于学校的事情。若是没有什么紧要事情,我大多不回老家去。父亲待在塬上,一般情况下,绝少到我在小城里的小家来。即使见了面,除了说一些家常话,很少说些交心窝的话。我和父亲,似乎成了熟悉的陌生人。
其实,在平日里,我的心里,总是想着父亲。想着他身体怎么样了,想着他今天又干啥去了,想着父亲的所有。我心里牵挂着父亲,这不仅仅是孝心,更是一种父子心心相通的感觉。
每年到了父亲节,我总想写上那么一点文字,总想给父亲买点礼物,用一点点所谓的形式,表达一下对父亲的爱。就像今年,我回到塬上,刚进大门,就看见正在夏收晾晒麦子的父亲,他浑身灰尘,满头大汗。
我在塬上待了不到三个小时,等到帮父亲把麦子装进袋子,就在父亲再三催促下,火急火燎回小城去哄四岁大的儿子。走时,看着头发花白的父亲,我的心里有着说不出的难过。而我那辛苦一辈子的父亲,满脸笑容,褶皱一道又一道,啰里啰唆地叮嘱我开车慢一点这样的话语。我想给父亲说声父亲节快乐,就像我在课堂给学生上课那样流畅生动,可话到嘴边,我又咽了回去。
我知道,在父亲节的这一天,我的父亲他从来没想起过今天是属于他的节日。对父亲而言,他的儿子回老家来的每一天,就是他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