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说说Seed
P/U fit
我觉得产品分析有一个核心点在于Product / User fit或Product / Market fit,之前也看了许多产品分析报告,也按流程写了一些,但感觉一些产品分析报告确实目标用户、功能逻辑都写了,还是缺少点什么。看了小红书产品分析之后,认真了解到分析产品时产品功能必须牢牢结合用户需求来说,如果分离开,只是功能的简单描述,在产品设计方面提高不大。产品归根结底为用户服务,为生活服务,本文主要从P/U fit思考Seed产品设计。
核心用户
在百度指数中搜索“英语杂志”等关键词,以城市为划分,我们得到城市需求图谱
可以看出对于英语杂志阅读需求来说,主要城市还是大城市:北京、广州、上海。这些城市中有英语杂志阅读需求的人的特点:
1.因为英语能力强的人的阅读源更广,更为专业化,所以用户知识水平高,但英语能力偏弱。
2.平常工作上学比较忙碌,阅读场景基于碎片化时间,杂志更好地满足碎片化阅读
3.因为知识水平高,碎片化阅读,所以这些用户的深层需求在于他们的关注点不仅仅是英语阅读,还有他们阅读的文章的品质内容,文章包含干货和新鲜度。
这里不由地想起跟几个小伙伴前几天闲聊时说到今日头条被APPStore中下架的事,一个小伙伴说今日头条虽然是技术驱动,但产品很烂,全是一些乱七八糟的内容。想了下,不是头条产品烂的问题,是他不属于头条的核心用户,这部分有时间详说
产品定位
Seed是一个个性化英语社交阅读应用,产品定位在英语原版资讯阅读。
抱住用户
产品定位在英语原版资讯阅读,既然是英语阅读应用,那么我们从“英语阅读”和“资讯源”两个角度切入,看看Seed怎么处理的。
资讯源
既然要做英语阅读功能,那么读的东西从哪里来,怎么保证资讯源是干货和新鲜度?Seed的资讯源有两种来源方式:官方和用户。
用户是指用户可以添加文章,推荐文章。用户间可以通过关注好友的方式探索其阅读经历,发现新的文章。这里用户发现文章的过程是主动发现的过程,即路径为看到感兴趣的文章 -> 查看用户 -> 关注该用户 -> 发现该用户的其他文章。
英语阅读
因为是英语阅读,是中国人的英语阅读。我们可以把阅读分为三个状态: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
阅读前
通常我们在读一篇中文文章时,首先会看标题或者扫一遍,看看对文章是否感兴趣才决定会不会看,这是我们的阅读习惯。但在英语里,因为我们母语不是英语,且英语偏弱,通篇看过去不知道文章大致内容,找不到自己的兴趣点,会跟文章产生距离感,没有兴趣就没有读下去的欲望,除了高中必须要做的英语阅读之外很少看英语资讯。
Seed通过两种方式解决这个问题:
-
查看关键信息。Seed提供的关键信息包括相关人物和相关机构,这里使用的是对用户来说十分亲切的中文,在阅读前看关键信息,拉近与文章的距离,使用户产生读的欲望。
-
评论。首页的信息结构中评论与文章整合在一起,左右滑动可以查看评论。起到阅读前总览,产生兴趣点和提供进入其他用户界面的入口。
阅读中
Seed中采用了点击单词即可进行翻译的交互方式。我非常喜欢这种方式,想起之前使用过一个英语阅读软件,点击文章中单词出现复制和翻译两个选项,选择翻译才能进行翻译。我觉得很多余,用户进行复制是为了什么?复制单词 -> 粘贴到词典 -> 翻译。直接简化用户操作路径,一指直接翻译是阅读陌生语言的需求,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在移动设备屏幕限制,手势限制的情况下,对需求的判断尤为重要,我想到百度、京东阅读的点击滑动直接划线的手势,不同的阅读内容需求优先级不同,Seed主要面对英语,这里点击翻译方式贴合场景。
阅读后
用户阅读后有阅读历史,但Seed中阅读历史可以删除。
这里我暂时想到两点:
1.用户看完一篇文章后觉得好但忘记收藏,阅读历史起到收藏的作用。目前Seed里用户的阅读量整体偏少,单独记录阅读历史并可以删除简化用户收藏一篇文章的流程。
2.因为阅读历史在个人页中,Seed定位在社交阅读,所以对于用户间阅读历史是透明的,在主动发现中不仅通过收藏、推荐的方法,还可以通过阅读历史的方法。这里阅读历史透明度高,个人需要对阅读历史的掌控要增强,所以提供删除功能。
批判性思考
从现在的Seed来看,主要还是依靠Seed君的推送作为阅读社区的生产者。让我们对这种方式进行SWOT分析:
S: 保证文章的高质量,维持社区阅读的中心点,保证核心用户不流失。
W: 需要考虑运营成本。
O: 从阅读开始,将社区养起来,形成包含高品质,新鲜感充足的阅读社区,形成生态圈,提高用户忠诚度。
T: 低门槛进入意味着文章质量把控风险高。激励用户高质量的评论、推荐文章、贡献社区内容的模式暂时没有形成,当豆瓣、腾讯等拥有大量用户和资源挤入时,竞争优势不明显。
这里分析还是很务虚的。不过目前来看,英语资讯阅读需求目标用户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手机阅读,每次阅读时间较短,频度偏低,这里的设计基本能够满足这些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