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情任意的行为,就是依据自己心中所想,根据自己主观意愿来做事。这样做到底对不对呢?
人在“拘于体面,格于事势”的时候,就不能任情任意,或者也可以任情任意。
这两种行为是对是错,要看是否符合良知。
有的任情任意的行为也有可能是对的,这叫瞎猫碰上个死老鼠。
但是“拘于体面,格于事势”的行为可能就不对了。因为既然这件事需要你碍于情面才能够做出决定,那一定是不为人称道的。
今天下午去看先生的姨。春节相聚,姨表示说很喜欢我们春节拍的全家福照片。先生很细心,做了摆台,今天下午我们给姨带过去。
姨一个人生活在南阳这个城市,没有和儿子们住在一起。她是有信仰的。她说自己为了信仰服务,舍弃了很多。
先生小的时候家里很穷,姨给了很多帮助。所以先生一直念念不忘。而且,先生的妈妈,我的婆婆,只有这一个姐姐,姐妹俩相依为命的长大。所以姐妹情深,姨也做到了一个姐姐和一个长辈应尽的责任。
先生的父亲只有一个姐姐,也是姊妹俩。
据说先生的姑姑家庭很好,比他姨家庭好,但是没有给过他们帮助。所以先生对姑姑的感情很淡。
我就想这里面是为什么呢?肯定是与良知有关。
依良知之心,姨做出了正确的决定,所以今天她依然被先生爱着 被我们爱着。
而姑姑的作为,说明了纵然是亲情,也是会有折扣。无独有偶,我的邻居兄弟俩,不知道什么原因 已经十多年不说话了,看起来是老死不相往来的节奏。
这是很令人震惊的。在任性面前,没有亲情,在任情任意面前,在满足个人私欲面前,亲情变得不值一提。
如果他们能够学习致良知,拥有良知之心 也许不会走到这一步。
不帮助亲人,不能宽容亲人,但是这样的人其实也不是坏人。
我们家盖房子,因为两边院墙不是一条线 需要多占邻居家一米的宽度,邻居兄弟中的老大毫不犹豫的答应了。这也可以说他是“拘于体面,格于事势”,所以才做出了这样的决定。同时,这也是对方有良知之心 的自然流露,可为什么在面对自己弟弟的时候都没有了呢?为什么在面对一母同胞的弟弟的时候亲情被私欲蒙蔽了呢?
致良知真的是一个永恒的教育,我想如果他们能够学习阳明心学,也许会化解开兄弟两人心中的结。如果两个人一直任性而为,那我们看到的其实不是我们喜欢的结局。
世间的智慧一直在,就看你是否愿意来得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