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在能量输入里占据着重要作用,要做到能量充沛,也要保持饮食平衡。
饮食输入体现在吸收循环,饮食输出体现为排毒循环和消化循环。
吸收循环是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我们吃进去的食物往往不是被直接吸收的营养素,而是化解为小分子之后才被提供到身体各个器官细胞的。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一般在进食后一两个小时内完成,这个时间段内进行剧烈运动,会影响身体对食物的消化。
排毒循环是将身体内有害和有毒的物质排出体外,通过粪便,尿液等途径把废物及时排出,当然。也可以通过喝水或者吃其他食物来排毒。
消化循环是用来消化我们吃进去的食物。
人体吃进去的必需营养素有7大类,分别是糖类,蛋白质,脂类,水,维生素,无机盐,膳食纤维。
糖类。糖类是碳水化合物,我们平常吃的大米面条都属于糖类,这类食物的升糖指数很高。升糖指数反映的是食物被消化后引起人体血糖升高的程度。高升糖食物在人体中容易被消化成葡萄糖,积累多了就会转化成脂肪。既然如此,可以不吃碳水化合物吗?答案是,不可以,它占人体摄入食物比重的50%~60%,非常重要。
可以选择升糖指数相对较低的碳水化合物-粗粮,比如生燕麦,越难煮熟的麦片,升糖指数越低。
也可以选择少吃点碳水化合物,特别是中午的时候,如果碳水化合物吃多了,很容易犯困。
蛋白质。肉类一般都含有蛋白质,一般来说,动物蛋白的评分高于植物蛋白,海洋食物的脂肪低于陆生动物脂肪。
推荐瘦肉类,比如鸡肉、鱼虾、蛋清、瘦猪肉等。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蛋白质进补方式。可以的话,做一下过敏原测试,知道自己对什么样的食物过敏,可以更好的做出选择和判断。
脂类。动物性的脂肪,比如内脏,肥肉,鸡皮,鸭皮等,脂肪含量都很高。在脂类食物摄入上,可以多选择坚果类、奶制品和海产品。
水。人体组织中70%都是水,人体血液中有90%的含水量,大脑组织中水分比重占85%,水是生命的基础,我们要关注人体每日饮水的数量和质量。
一般人每天饮用2000~2500毫升的水就够了,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节,最好带个有刻度的杯子,能够对自己的饮水需求量有判断。
如果不知道怎么判断,也可以看尿液颜色,不深不浅中间颜色就是喝水足够的。
了解了七大营养素,我们也要了解食物的热量,这样才可以让我们保持能量的摄入和输出平衡。
可以下载能够测量食物热量的APP,比如薄荷清单,统计清楚自己每天的能量摄入,包括基础代谢,用摄入的热量减去基础代谢就会得到一个数字,如果是正数,就意味着你每天摄入过多,负值则相反。
饮食是一门大学问,我们要学会用健康的生活方式来维持自己充沛的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