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中苏关系仍未解冻。
1976年3月学校安排高三的学生到北京西单商场学商一个月,我被分到绸呢组。
卖布最怕把布撕斜了, 如果撕斜了, 有一边儿不够买主要的长度,那就瞎了。呢子是不能撕的, 量好尺寸用粉饼做好记号, 用木尺比着划一条线,然后用剪子沿着线剪开。绸子先要在布边上剪一小口,在用两只手的拇指和食指分别捏住口子的两边儿, 先慢后快的一下撕到底。
最劳神费心地是帮大妈们挑选布料。那时,一般家庭没有特殊的事儿是不会给孩子买新衣服的。小时候我穿的衣裤都是妈一针一线缝出来的, 并且要做大些, 以免长高了没坏就不能穿了。
卖布时遇到刨根问底的也会闹出故事来。记得一天上午,柜台里就我一个人,有个老头儿指着一匹咖啡色带暗格的呢子问产地。在卷布轴的标签上写着苏什么呢, 中间的字有些阴湿, 好像是个"联"字,我随口便说是苏联呢。这老头儿居然大声告诉旁边的人: “这儿还有苏联的呢子,颜色、手感还不错。” 组长回来,看到这布卖得挺好,高兴地说道:“下次要多进点这苏州呢。”话音一落,排队买布的人走了一大半。组长不解,我说明缘由,她后悔了半天。
老树
2007年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