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18年2月8日完成第一次碎片化分享后,这周2月13日紧接着要做《感谢自己的不完美》的领读分享。也许是临近过年了,开始进入等待放假状态,人犯懒了,也许是周末连着上班,整个人感觉疲惫,陷入消极怠工状态,心里特别排斥做分享。
上周五Tony老师在群里发布了春节领读活动,在千聊里讲解了活动玩法,并做了领读示范。我报了名,第三个做分享。当时看了一下要求,并没有说要在什么时候分享。虽然心里知道,以Tony老师的调性,活动发布出来了,下周就要落地执行,但自己还是想蒙混过去,抵赖没有写明时间,把分享拖到春节再做吧。
1.完成大于完美,有时候做事未必要做好。
Tony老师在群里提醒我,今天要完成领读分享。但我前面的内容还没有听,而且不到一天的时间就要做出分享内容,一定做得不好,所以我回复能否到15号再进行分享。
Tony没有强逼我要完成,他说,只要做一个片段就好,后面有内容再完善补充,不需要系统分享整个章节。
听到他这么说,我稍微安心了。如果仅是做出一个片段,难度没有那么大,我应该能按时做出来,而且心里想着这件事过春节,总会不踏实,更何况可能还会影响后面的分享——如果我提出拖延,是不是后面的小伙伴也会效仿这么做了呢?
索性只能硬着头皮,我答应Tony老师晚上9点进行分享,再次利用外部承诺,逼自己再向前迈出一步。
其实,拖延分享最主要的原因是,对自己要求比较高。每次的分享都希望能帮到小伙伴,输出有价值的信息,而不是让大家听我唠叨半天,投入了时间,却没有任何收获。因此,每次分享我都会精心准备。
这是一个很好的自我要求,保证每次分享都有用,但是过高的要求,有时候反而会把自己困住,就像这次领读分享。Tony老师的意图是,让我体验只做了60分,让自己感觉不完满,在这种前提下,是否能被大家接纳并获得鼓励。
其实,Tony老师会这么设置,是想让我体验:有时候做事未必都是要做好,做到60分,做得不那么完美,也是能被人接受的。而且如果每次要求自己做得很好,其实这会很累,这会使你的选择变得狭隘:每次只能要求自己做好,如果做不好,就会觉得自己失败,批判自己。
所以,从这件事我获得这样的启发:我需要不断要求自己做得更好,以此让自己不断进步,但不需要每次都要做好,把自己搞得很累,偶尔做得不好,告诉自己,“你其实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已,不需要当超人“。
2.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这是Tony老师想要带给我的体验。不过从老师督促我完成分享,自己却有不一样的感受和体验。与其说这次是自己一个人完成,不如说我是在大家的帮助下完成的。
在准备分享时,我明显感觉身体很疲惫,脑子嗡嗡地回向着某些声音。在这种状态下,平时不觉得困难的事情,现在都会成为一个个阻碍,而且这些阻碍克服不了,会给自己造成很大压力:连这些小困难都克服不了,我是不是太差劲了?
越是这么想,心里压力就会越大,越是被这些小困难困住,就不敢向外求助,因为这会让别人看到自己懦弱的一面,刺激自己的羞耻感。而之前我过向Tony求助,他不仅帮助了我,还鼓励我以后多多麻烦别人,这样的良好体验,使得我这次继续向外求助,同时把自己的害怕做不好的担忧说出来,心里反而轻松许多。
兰欣姐看了我的担忧后,在群里鼓励我,相信我能做好,这样简单的话语,并不会给我多大的力量,但是它能让我平静下来,专注思考如何准备分享。下午写逐字稿时,Tony老师突然说,晚上有事,不能参加直播。这时候我才意识到要找主持人,于是我去找思雨妈妈,看她能否帮助我。不过她没有立即回复我,过了将近3小时,她才告知我可以做主持。这让我非常高兴,因为她一直没有回复信息,可能非常忙了,原本我打算一个人把主持和分享都做了。
这件事让我感觉到:我是一个普通人,会有疲累的时候,也会有脆弱的时候,也会有犯懒耍贱插科打诨的时候,但越是在这种时刻,有朋友提醒自己,并且帮自己一把,能支持自己走下去,更容易重启状态。
3.面对恶习,先看见它,感受它曾经带来的好处
这次分享就显露出我的一大恶习:对自己要求高,追求完美。
这个习惯是从老妈那继承过来的,她经常教育我:做不好就不要做,要做就要做好。虽然现在长大了,明白了这句话是在小时候老妈让我养成做事一丝不苟,态度认真的品行,但我还是在每次做事时,脑子会不经意蹦出这句话,要求我做事就要做好。
其实,这个习惯曾给我带来很多好处,比如身边的人都觉得我做事认真负责,都愿意与我合作,都夸奖为人靠谱,品行俱佳,而且它可以保证我的作品质量都不错,不会差到哪里去。
而习惯是把双刃剑,过于执着把事情做好,会把自己搞得很累,也很难启动一件事。就像这次分享一样,没有人要求我把分享做到什么程度,但我就是要求自己要这么做,可一旦觉得自己做不好,就不会去做了。
其实我心里觉得,自己做的事,就是一个产品一样,代表着自己,要是做得不好,别人就会认为做得很差。一旦别人给出不好的评价,我就会认为是自己不好。
这的确是有问题的心智模式,但经过这次分享,经过Tony提点,我反而不那么反感这点了,因为我能同时看到它带来的好处,也看到了它带来的坏处,并且也感受到了它经常帮助我很多很多。这时候我不再着急要去改变什么,反而觉得,其实不改变也挺好的。这算是接纳自己的第一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