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多了,北大林校长没有下野。他只是去了一趟云南。
5月17号,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做客西南联大讲坛,他说中国大学搞了很多重复建设,同质化明显,所以在学科建设上,要扣题、跟紧,“走自己的路”。
5月19号,林校长又在弥渡县走访,弥渡是北大国发院唯一对口扶贫县。在牛街彝族乡民族中学,他来到第2541号梦想中心教室,以普通学生的身份感受了实际教学过程,表示对梦想课堂的开展情况十分满意。
在120周年庆上口吐“鸿浩之志”后,“林校长”一时间成了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先生的专属名词,似乎其余姓林的校长,都不是林校长,只能叫林XX校长。
风波下北大的一些小弟们,四下出击,跟网民们吵嘴,他们什么都不要,什么都不想,也什么都不做,只要大家闭嘴。
不知道清华的那时候只是在看热闹,毕竟人艰不拆;还是在补刀,毕竟机会难得。但是同在5月17号,清华校长邱勇结结实实补了一刀。当天他在“清华名师教学讲坛”上,宣布在今年秋季入学的2018级新生中开设“写作与沟通”必修课,由作家格非(本名刘勇,清华中文系教授)和历史系教授、教务处处长彭刚共同担纲。
如此高调宣布一门课背后,清华会组建跨院系不少于25名专职教师,小班讨论的方式授课,每班15人左右。课程偏向于逻辑性写作或说理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沟通交流、逻辑思维和批判思维的能力。这门课覆盖清华所有本科生。
据清华新闻网,总体看,写作和沟通能力不足,是清华人才培养中有待加强之处,很多校友和师生都提出过开设相关课程的建议。彭刚表示,“我们希望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开好这门课,让它在今后所有清华学生成长过程中都留下深刻的印记。”
不少网友开始反省。“包括我在内的大多数中国学生就是吃了这个亏,从小学到大学从来没有系统性训练过语言表达能力、逻辑能力和沟通能力,导致在后面的学习工作中遇到很大的障碍。” @赵镇铭说。
有评论说,当中国所有高校都将英语设为必修课时,为什么不把语文或者中文写作也设为必修课?相比于对英语的实际需求,中文表达和写作能力才是中国大学生的刚需。
清华开了一门新课不要紧,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青年报等官微相继推上了头条。不仅上了头条,而且网络评价几乎全部给出了五颗星好评。
前几天,在理想岛发布的《211高校副教授:硕士学位论文质量下降堪忧,文字写作水平非常低劣》一文,作者痛心疾首地指出,从学位论文文字准确性、流畅性和美感来看,硕士生文笔普遍不高。大多是生搬硬套,滞涩难读,热衷排比行文,喜欢大段落。单从写作文笔来看,甚至不如高中生的作文。
林校长去的”西南联大讲坛“于2013年4月26日由云南师范大学发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共同主办,以传播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为宗旨。北大清华这对瑜亮兄弟在西南联大期间一起混。这回林校长南下清谈,邱校长在北京实干,明眼人是不是能看出反差?
相比清华出品执政党,北大很长时间的主业是生产批评派、在野党,在野党啥也没有,往往只剩一张铁嘴,因而北大生的嘴皮子功夫一流,跟人扯起蛋来,轻狂之中带着深厚内功,不咬死你,也汪死你。
中国的13亿人口中,12.99亿没有上过京师大学堂,五服以内三代以后也没戏,可以说跟北大扯不上半毛钱关系,但是心向往之,甘愿做北大的小哈小趴狗的人很多。我本来也是北大一小趴狗,跟着汪汪叫,最近被北大家养的亲小趴咬了。他们怼13亿中国人的最大理由是,北大关你屁事啊。
一北大国发院的小弟转发的洗地文章里,深情回顾林校长青少年时期的苦逼人生,我一看55年山东高密人,眼熟啊,上网一查,果然同一年份的高密人口中,还出了一个莫言。“搞笑了,” 我说。“这个地方的语文环境还行啊。”
小弟马上反击,旁征博引了莫言自述里的话,说这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跟新华字典自学的。
“他们一位爱看新华字典,成为文学家。一位没看新华字典,成了化学家。” 我竟无言以对,甚至没来得及把他拉黑,已经被伊组特了。
我不认得多少北大的才子佳人,但是每交往一个必然斗嘴。北大本科生的素质好,外校考进来的硕博士不好说。头顶京师大学堂牌匾,他们也有压力,立场声望都利益捆绑在北大上,跟人家吵嘴,只能赢,不然就是北大输。
百年后,北大这种地方,居然自家批量生产小趴狗了,那还要外面这些野小趴干嘛,价值观崩了,大家唯有从各自的朋友圈里自动滚蛋。
(文中可爱的儿童画都是博洛尼亚插画展泉州站获奖作品,芹子妈妈家的小菠萝在这个比赛获得银奖。其余图片得自公开报道和微信朋友圈,特此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