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正贤
一路
10月19日,在中心校郭银平主任的带领下,老店镇各小学共17名教师在熹微晨光中奔赴郑州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培训。
我有幸参与了这次难得的外出学习机会。虽然同为外出学习,但看到那些年轻的面孔,迸发着活力的身影。我不得不叹服岁月催人。我是一个70后,成长过程中身上的时代印记都会表现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和在座各位90后及新入职的小年轻有些格格不入。但和大家相同的是,都身处在社会急剧变革的潮流中,不适应就会落伍,甚至被淘汰,我无法改变环境,但可改变自身。只要不自暴自弃,不怨天尤人,不安于现状。能激流勇进,顺势而为,方能乘势而上,勇立潮头。要实现这一切就要不断地学习。
一路上,沿途景色在高速行驶的车外一闪而过。我认真的看着这些稍纵即逝的风景--这是我的习惯和爱好,只要是外出,我的心就会莫名的激动。有时还会暗笑自己:四十半的人了,还没个正形!
车行一路,上高速,跨黄河,转立交,越龙湖;秋风中的田野一望无际,朝阳下的黄河奔流不息,市区内的车辆川流不止,大路两旁的高楼连绵不绝;时有碧波清流穿城而过,间或绿树红花招摇路侧。
不过有一个问题始终萦绕在心头:我来干什么?仅仅看大郑州的路有多好楼有多高?看水有多清天有多蓝?或是仅仅来看一节课或一个老师带一群学生的表演吗?很快,心中的问题便有了答案。
图片发自简书App
观摩
第一个主讲的是清华附属小学的汤卫红老师。他讲的是低年级就学过的七巧板。也许是低年级内容的缘故吧,这让在座的六年级的学生看起来很是不屑。不过毕竟他们也是小学生,都想象原来一样,老师领着将七巧板拼成不同的图形。可令他们不解的是,汤老师却并不。而是上来就讨论:七巧板中各块分别占总面积的几分之几?这一问学生有点儿反应不过来。因为课本儿上根本没有讨论过这些内容。于是这令演示课最初显得挺尴尬,老师问学生答,气氛并不是所企盼的那样活跃。会场内开始不安静起来,我和其他老师也低声谈论:这是上的啥课呀?分数吗?不像,教具为啥非用七巧板不可?搞了半天没有目标也不知道要干什么?随着对七巧板各部分所占面积比重的进一步讨论。汤老师的引导终于让学生和与会者懂得了这节课的意图。利用七巧板将分数相加,图形的旋转平移对称等知识都在小小的七块木板中得以呈现。终于学生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了七巧板。汤老师不失时机的补充:小小的七巧板涵盖的数学内容多么丰富啊!这要感谢我们的老祖宗,他们给咱们留下这么宝贵的东西。其实这小小的木板中包含着却不止这些数学内容,你们能不能发现一些呢?如果发现的话就告诉汤老师。短短的话语里有启发,有鼓励,同时也渗透着爱国主义情怀。课标中的知识与能力,科学素养,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的淋漓尽致,此时此刻,让与会的老师感到妙不可言。陈军老师也是独辟蹊径。从玩折纸起,这节课比汤老师的开头好多了,学生异常活跃。在学生边动手的过程中,将数学中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的知识寓教于乐。在陈老师看来,折纸的作用绝非只是让学生玩玩而已,它对训练一个人的空间想象逻辑思维起着莫大的作用。接着他举出了一个巧妙的折叠范例,将一张纸从81㎡缩小为1㎡,这种折叠的技巧已经用到发射的卫星上。这个具体事例更点燃了学生的激情,因为谁也想不到,小小的折纸竟然同高科技联系了起来。
最后陈老师又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不同方式画圆,让学生对圆的特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接着又从反面进行讲解,该用圆而不用时会有什么现象发生?用什么方法去克服?比如当车轮用方形用椭圆形用三角形时,就有学生就提出可以改变路面的形状来解决。该学生当场就得到表扬。陈老师还配以形象生动的课件漫画和小视频,更为课堂增添了趣味。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