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放猪、卖猪都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一年的春天,我去家西放猪,我家养过一头老母猪,温顺,花色,黑白相间。它两年能下五窝幼仔,每窝大约下10来个小猪。放猪的地方,是一片沼泽地,湿地面积挺大的,放猪的人也挺多,满地被猪给拱得坑坑洼洼,有的坑拱得较深,时间不长就会渗出水来,我就在一旁仔细观察着。
它们主要是找土栗子吃,有时候拱出土栗子,我们发现后就用小手抢过来,用水一洗给吃了。土栗子是小圆形,黑色,类似于板栗大小,挺甜脆的。
一年到头,我家也就能养一头肥猪,多养喂不起,没有饲料。猪养肥候还舍不得吃,卖给国家,换回钱和粮食。卖猪的前一天晚上,把帮忙的人找好,给猪喂饱,第二天能多称些份量。大人们从猪圈里把猪捆绑好,抬出来,放到小木车上,跟我父亲去富家营收购点卖猪,天不亮就得去,卖猪的人多,得排队。轮到哪家了,先验等级,越肥的猪等级就越高,最高等级就是特等,那时很少有特等的猪,验上一、二等就不错了。生猪也就是六、七毛钱一斤,一头猪能卖百八十元钱就不少了,这是全家一年的主要收入,因此,一家人都很开心。国家收购肥猪有优惠政策,能买些平价粮食,如玉米,白薯干等。卖完猪以后,评个好等级,别提心里有多高兴了,我就拉着空车,高高兴兴地往家走。那时候全是土路,凹凸不平。
盼着早点回家,可以买点鱼肉,改善一下伙食了,全家人就像过年一样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