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孩子在电梯里,孩子按着电梯等爸爸。这种情况不多见,一般都是他等我们)爸爸今天有点磨叽,孩子来了一句,快点呀(其实这句话是平常爸爸最常说的一句话)!
“你今天知道叫我快点啦”爸爸说。(尽管是笑着说的但听得实在不怎么好听)。
“你以后别和我说话”敏感的孩子说。
“ 你以后别和我说话”爸爸学孩子说。
“你和我说话的话你就是狗”孩子已经急了。
说着电梯到了。我没有表态,也没有吱声……
如果是我,我肯定不会这么说,孩子好不容易早出门了一回,应该鼓励一下,而不是孩子不接受的玩笑嘲讽(男人和女人也许思维就不同)。
我当时心里想,孩子虽然和爸爸辩了几句,晚上回家就又开开心心的了,可是如果今天是同事或者朋友,爸爸也许就不会这么说了吧,如果这样说了,且不说会不会得罪人,至少是一个无用社交行为。
说话,分场合、分对象,看对方的心情和状态,实在太重要了。老百姓说,会说话可以当银钱使,说的就是这个理吧。
无论大人小孩,谁都不愿意被否认。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说点好听的,让大家都开心一点有什么不好的。
在我们周围,有太多的人,说话就是抬杠,张嘴就上纲上线,迟早是持着“刀枪”出门的。其实社会上好多矛盾都是因为一言不合而引发的。当然语言的背后是迥异的思维方式和大相径庭的行为习惯。
说话,是人和人最基本的交流手段,但它也代表一个人最顶级的修养。那些重话轻说,不但能让对方愉悦地接受,还能增进彼此的亲密感。
有话好好说!
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