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一次同事聚餐,无意中聊到了孩子的话题,一个哥们说到他自己快要上小学的孩子,语气里充满了气愤和鄙夷,“我家孩子真是太笨了,人家孩子都会做加减法了,我们连数字都还没认全呢!”“别人孩子都背下来好几十首唐诗了,我家孩子连个白日依山尽都磕磕巴巴的,真是太废物了!”
一场饭吃下来,从他一直都在用笨、废物、傻、不争气等词汇形容他的儿子,好像他儿子就是上天派来惩罚他的。
我好心劝了他几句,结果他反而变本加厉,又是一顿吐槽,很显然他对他的孩子失望到了极点。
这个同事是一个典型的喜欢给孩子“贴标签”的家长。
其实“贴标签”的现象,并不只是发生在孩子身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给其他人贴上各种标签,比如宅男、腐女、月光族、单身狗都是对特定人群的标签;此外,还有针对特定地域、特定种族、特定行业的各式标签。
“贴标签”可以帮助们快速的识别信息,降低认知成本,提高识别效率,甚至还可以用来自嘲减压、发泄情绪等等。
一旦某人被贴上了某个“标签”,那么他就会很有可能朝着“标签”的方向发展。心理学称之为“标签效应”或者“暗示效应”。对于成年人,可能这种影响还没有什么。可是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你随随便便贴上的几个标签,可能就会改变他的一生。
02
“标签”可以分为正面的和负面的两种。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中国的家长大多数都像我的那个同事那样,喜欢给孩子贴上几张“负面”的标签,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中国人喜欢强调内敛的文化传统。中国千百年来的儒家文化,始终强调内敛,也许中国是世界上最吝于表扬自己孩子的国家了,尤其是那些父亲们,例如红楼梦里贾宝玉的父亲贾政,在贾宝玉面前从来都不苟言笑,动不动就数落几句,这正是中国式家长的典型代表。如果是当着外人,夸自己的孩子会给人一种张扬炫耀的感觉,即使对方夸奖了自己的孩子,也不能欣然接受,无论心里多么高兴,嘴上也不能说出来,怎么着也得说几个孩子的缺点才行。
二是这成为了很多家长逃避责任的手段。孩子学不会东西,那是因为他“笨”;孩子不爱运动,那是因为他“懒”;孩子爱惹事生非,那是因为他“淘”。很多家长就这样通过“贴标签”的方式,轻而易举地把问题的责任推到了孩子自己身上。而自身存在的缺陷和家庭教育的失败却根本不会被提及,这不是逃避责任又是什么?
三是一些家长自以为是的激将法。很多人小时候最讨厌的人,可能就是家长口中那个“别人家的孩子”了。很多家长其实也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起到激将的效果,但是结果常常事与愿违,作为成长期的孩子人格发育还不健全,往往不会正确理解家长的想法。反而会增加对家长的怨恨和不满,甚至因为感觉不到父母的爱而自暴自弃、甘于堕落。
03
武志红老师在得到专栏里提到了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一个实验。他先是到一家乡村小学进行了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测验”,然后把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提供给了校方,并要求学校对名单保密。8个月后,他再次来到这个学校,进行了第二次测验,结果现实那些名单上的学生果然表现更出色,不仅成绩普遍有了显著的提高,而且性格更外向,自信心和求知欲都更强。随后罗森塔尔才告诉校方,那份名单上的学生都是罗森塔尔随机选的,与第一次测验的成绩没有任何关系。罗森塔尔认为,这样一个结果是因为校方在得到暗示之后,不仅对名单上的学生抱有更高期望,而且有意无意地通过态度、表情、体谅和给予更多提问、辅导、赞许等行为方式,将隐含的期望传递给这些学生,学生则给老师以积极的反馈;这种反馈又激起老师更大的教育热情,维持其原有期望,并对这些学生给予更多关照。如此循环往复,以致这些学生的智力、学业成绩以及社会行为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靠拢,使期望成为现实。
这个效应被称为“罗森塔尔”效应,他明确的指出“权威的期待,可以强有力地影响人和动物”。
父母,就是孩子生命里那个最原始、也最重要的权威”。
作为孩子,往往既有天使的一面又有魔鬼的一面,那是成长中的正常现象;作为家长,如果你一上来就给孩子贴上了负面的标签,过分强调孩子魔鬼的那一面,那么孩子就会很有可能会在你的暗示之下,不断强化他们的不良心理和行为,朝着你“期待”的那个方向而去。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就会说了,既然负面标签有这么大的危害,那么我们就多贴几张正面标签好了。
真的有那么简单么?
04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动不动就给自己的孩子贴上聪明、漂亮、天才之类的标签。满心以为这样会让孩子充满自信,可是结果却常常事与愿违,那些孩子变成了忍不了挫折,经不住考验,受不了打击的“玻璃人”,那么这些家长又错在哪里呢?
Dr.魏,魏坤琳在得到专栏《Dr.魏的家庭教育宝典》中提到了固定型心智模式和成长型心智模式,前者认为一个人的成就主要是由先天决定的,后天改变的余地不大;后者认为一个人的成就虽然有先天的成分,但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大大的改变。心理学实验表明,具有成长型心智模式的孩子更能战胜困难、更能认识错误、更能坚持到底;固定性心智模式的孩子由于要维持自己“聪明”“天才”的形象,而更容易害怕困难、更容易放弃,甚至更容易说谎。
表扬的过程其实就是在灌输这两种心智模式的过程,即使是正面的标签,也要用“努力”“用心”“勤奋”之类形容后天努力的词汇,而避免“聪明”“漂亮”“天才”之类形容先天禀赋的词汇。
这才是正面标签应有的打开方式。
05
武志红说,父母能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是满满的喜欢。
当我们充满期待的迎来新生命,他便拥有了无限的可能,请不要用我们狭隘的目光去束缚他,请不要用我们自私的欲望去裹挟他,请不要用我们权威的手段去伤害他。我们只需要深深地接纳他、理解他,给他源源不断的力量。
在台湾大学周志文教授写的一篇回忆录里,记录了他的大女儿球儿的成长历程,球儿发育缓慢,智力也比别的孩子差一些,从小学到高中,她的成绩一直不好,在高中的三年,每到学期末都濒临留级的边缘。但是周教授一家并没有因此给孩子贴上傻或者笨的标签,更没有丝毫的嫌弃和厌恶,他们也像一般的家长那样对孩子的未来充满忧虑,但是他们用爱一点点地呵护着孩子的成长,在发现孩子身上的音乐天赋后,更是下大力气加以培养,最终让他的女儿成为了一名优秀的钢琴演奏家。周志文教授在文章中写道:“教育应给受教育者知识,这些知识应该是教导孩子发现自我、肯定自我,教育应该想办法造就一个人,而不是摧毁一个人,至少使他自得、使他快乐,而不是使他迷失、使他悲伤。”“没有一个孩子是可以被放弃的,这一点家长和孩子都要记得,在教育的历程中,没有一个受教育的人是该被放弃的。”
这正是教育的意义所在,也是家长的职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