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梅女
图片:时尚中国and高幸
昨天半日的颠簸,到了县城里,目的地是回远在农村的姥姥家,天色已经昏暗,就在姐姐家住了下来。
姐姐两个孩子,每天下班辅导两个孩子作业,姐姐的大女儿今年已经高一了,小儿子二年级。正当我在客厅里刷抖音刷的正鼾时,外甥女回来了,踏着匆忙的脚步回到自己的卧室,顶着泡面开始做题,如痴如醉,姐姐不去打扰,同时也给我比出了一个“嘘”的手势,顺势关上门,对于我这个大嗓门,她们一家人说话好似悄悄话一样,娴静而又淡雅的相处方式震撼着我。不知道这种自律是源于学习压力的紧迫,还是这种无声的爱与包容所鼓励起的上进。
对于淘气的小儿子,姐姐总是很耐心,每次犯错闯祸,眉头瞥成一促,低声细语,说话及其温柔,或许有一种家风,叫遇事不责备。姐姐的眉宇间总是透露着那种淡淡的为母则刚的坚定,眼神中却夹杂着几丝温柔,不争、不抢、不怒、不怨。
这就是家风吗?好比一个家庭的不动产,世间最好的家风,就是温柔与善良,而我看到的温柔,是姐姐讲话时的轻声细语,是待人时的体贴细致,姐姐的温柔是身心疲惫时依然对生活的那一种热爱,也是对世界的善意。温柔真的能成为一种力量,让人直面狂风暴雨,依然微笑着把它当作生命的馈赠。
喜欢杨绛的作品《我们仨》,杨绛一家人身上,总是透出一种温柔的力量。杨绛在散文集《我们仨》中写道:“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争、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钟书总和我一同承担,困难也就不复困难;还有个阿瑗(杨绛和钱钟书的女儿)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一家人都不爱与人争抢,日子过得也就不太富裕。没钱去餐馆大鱼大肉,干脆躲在家里吃自家特制的“骨肉汤”。拿把大剪子,将零星碎肉从骨头上剔下来,再把骨肉乱七八糟地炖成一锅,就是一餐难得的美味。杨绛戏称:“钟书吃肉,我喝汤,女儿吃我(母乳)。”一家三口抱成一团,与世无争、与人无争。关起门来,屋里留住的全是温柔的笑声。
善良的家风,可以培养孩子内心的宁静。
年幼时的我住在姥爷家,临马路的农村。那时的乞丐很多,每每遇到乞丐,姥爷总是接到家里,坐在大炕上,给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饭菜,临走还给拿三块钱。结果有一次,乞丐吃饱喝足,拿着钱走了。到了第二天醒来,发现院子的库房被盗了,丢了很多东西,库房里还换下了乞丐的一身破烂衣服。
姥姥苦笑:“好人没好报吧?”姥爷嘿嘿一笑,不以为然的样子顺道,即使你是友善的,人们可能还是会说你自私和动机不良,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友善,你今天做的善事,人们往往明天就会忘记,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做善事,小小的我只觉得姥爷怎么这么实诚呢,疑惑。
医术传了三代,被人称为“赤脚大夫”,姥爷就这样默默给人医病一辈子,没有收过一分钱,治好疑难杂症不计其数,偶尔别人给他一颗西瓜作为感谢,夸他医术精湛。他总是不好意思的,像个孩子一般,羞涩的挠挠头:“不用啦,你们拿回去吃”。
学会善良,教会孩子善良,我觉得这是姥爷一辈子最大的财富。贫瘠的家庭教会我的,是充满自信面对人生,做一个有良心的娃,或许这就是姥爷给我的。浮躁的社会,常常找不到自我,有良心的孩子,有着强大的内在力量,更容易面对浮躁的世界保持定力,获得心灵的安稳。以有限的人生,去追寻无限的诱惑,最终郁郁寡欢、一世迷茫。
总是追求太多,源于对物质的需求也好,把它体现自我价值的一种媒介也罢。简单一点,再简单一点。何以简单?唯有知足。像姐姐一样温柔,像姥爷一样善良。穷三代或者富三代,把自己枢纽的作用发挥到极限。
家风是土壤,温柔是肥料,善良是泉水,土壤加肥料结合泉水,能播种好的土地,生产不错的庄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