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阅读的是伍尔福克斯《教育心理学》第二部分:学习与动机,第7章学习的行为主义观点。学习是指由经验(或实践)引起的个体知识或行为的相对持久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能是无意识的;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不好的;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可能是可觉察的,也可能是无意识的。
强化和惩罚是操作条件反射的核心思想,既有正向的(加给有机体环境刺激),也有负向的(从有机体环境中取走刺激)。共产生4种基本结果,加上没有结果(什么也没有发生)。强化结果是引起行为出现频次大幅增加。强化,是指驱使力对具有一定诱因的刺激物发生反应后的效果。依据操作学习原理,强化可以分为四种类型:1.正强化:给予一种好刺激。为了建立一种适应性的行为模式,运用奖励的方式,使这种行为模式重复出现,并保持下来。例如企业对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职工颁发奖金。2.负强化:去掉一个坏刺激。为引发所希望的行为的出现而设立。例如企业不允许在工作时间打个人电话,一位员工有这种习惯,这种行为一出现就受到指责,但一旦他停止这种行为了,就应立即停止对他的指责。3.正惩罚:施加一个坏刺激。这是当不适当的行为出现时,给予处罚的一种方法。4.负惩罚:去掉一个好刺激。这种惩罚比之正惩罚更为常用。当不适当的行为出现时,不再给予原有的奖励。
一开始上课,老师就告诉学生,学好我这个学科要多花时间,多做题,多多努力,否则你很难提高学习成绩;学生开始时可能会按照老师的要求多花时间,多做题,测考成绩出来后,果然证明了这个学科不容易学,要不分数怎么可能这么低?测考过两次三次之后,如果成绩一直不见起色,那么学生就很容易对个人的能力产生怀疑:这个学科真的很难,我不适合学这个学科。从而对学科学习产生敬畏之心,甚至逐渐“敬而远之”。毕竟人人都会算一笔帐,投入和产出要成正比,没有哪一个人愿意那么大比例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却不要求产生成就的回报。
相反,有些学科老师却善于利用正强化心理,一开始上课就告诉学生,我这个学科不难,只要上课注意听讲,及时练习、巩固,课后只要稍微看看书,做一点练习,就OK了,在上课时不刻意拔高难度,测考时不出高难度题目。成绩出来后,真的比较令人满意,就强化了学生的认识:这个学科真的不难,只要我用心去学,肯定会有很高的回报。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也要学会运用正强化、负强化来提高教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