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场电弧体是虫群在中宇宙时期所进化而出的一种,蕴含有极高能量的生物构造体。从外形来看,基场电弧体是一种类似于翼杈模样的构造,其上覆盖着未知元素构成的厚重鳞片。通常分布在舰体的靠后两侧,使其看起来就像是虫舰生长在两侧的翅一样。翼杈的体型极大,这些近似于三角形的构造通常可以覆盖二十平方公里以上的面积。所以导致这种巨型翼杈只会生长在大型虫巢舰体之上。但并不代表电弧体只会在大型舰体上生长,据一些报告显示,在中小型舰体的头部位置,通常会生长着一种如角状的小型基场电弧。据推测这是虫群为了让中小型舰体生长电弧体所进行的进化演变,以让电弧体可以生长在所有舰体之上。
这种由卡尔巢域的科研群落所演变而出的,造型诡异的事物似乎是用来装饰的花架子,但实际上,这些翼杈之中蕴含的能量可以造成恐怖的效果。翼杈的能源供应直接链接在虫巢舰体内的能源核心之上,在虫巢舰体的直接控制下向周围倾泻巨量的能量冲击。从而造成如同超新星爆发一般的效果。
作为卡尔巢域在靠近后宇宙时代的造物,基场电弧体是取代生物空腔的第二代虫群主炮。这种黑红的翼杈的粒子结构紧紧排列在一起,如同致密的中子星一样,但是本身却没有任何额外质量的产生。因为翼杈的构造,使其上可以进行各种烈度极高的能量活动,以及来自外界的攻击。
翼杈的能量释放形式通常以亮红色的电弧为主,这些电弧可以在3皮秒内由翼杈释放而出,并迅速分散遍布四周数光年的空间。这些剧烈的电弧可以在瞬间达到数百兆摄氏度,并持续肆虐超过3个小时的时间。而如果成束状进行定向打击的,这些恐怖的电弧则可以穿过8光年的距离正中目标。
这些温度极高的红色闪电会在与其他物质接触的瞬间击散对方的原子间相互作用力,令物质的构成原子解体。从宏观上讲,就是被击中的物质会在一阵强光化为一盘基本粒子,成为宇宙空间中飞驰的辐射粒子束。据一些可靠的数据显示,单只生长有翼杈的虫巢舰体所释放的能量,约等同于一个类星体所释放的能量。
基于电弧体的存在,使得后宇宙时代与虫群的作战充满了危险性。电弧体会定期的释放电弧风暴,在虫巢舰队周围塑造出数光年的电弧隔离层。电弧层的阻隔,加之电弧体可以进行直线性进攻,使得大部分文明在还没有进入到攻击范围就被虫巢舰体所摧毁。而电弧层的存在,则让虫巢舰队成为一个移动的天灾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