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明月爬上湛蓝的夜空,皎洁的月光溪水一样,洒落下来。举头望见这一轮明镜,不由得记忆的潮水泛滥。许多往事一一涌现出来。
那一年,是我离开家在外读书的第一年。哪一个也完事我离开家过的第一个中秋节。也许,在家的时候,也没有特别的感觉,也就是分一小块儿月饼,解解馋吧了。也许还会有几个南果梨摆在盘子里,也许是绿油油的苹果梨。那一天也是忙碌的一天,父母即使到了晚上,也会找到自己要干的活。收拾农具啦,把打麦场清理出来啦,看看青菜啦,诸如此类,绝对不会因为过节特意休息。在我的记忆里,中秋节也就没有特别的记忆。可是,离开家,到了学校里去,就不一样了。也许是因为刚刚开学吧,冷不丁的离开家还不适应吧,对着那一轮瑶台镜,还是涌起来一股想家的滋味儿。
后来,毕业了,上班了,又成立了自己的小家,又远离了父母。虽说是交通还算便利,但是往返一回还是需要小半天,而且带着孩子总是不太方便。渐渐地回家的次数变少了。时间一晃就过去了五六七八年。这期间,按了电话,但是父母家里没有电话。后来都按了电话。可以随时打电话。母亲的声音一次次在电话里回响。
中秋节的时候,如果赶上放假,就回家看看。那时候,家里也会有许多的农活儿。回家里去,也是来去匆匆。
这日子就像孔子面前的那条河,日夜不停地奔流。把父母都带走了。如今,我自己也鬓角带上了霜花。
老年人常思既往。梁启超的话总会在耳边回荡。最近一个阶段以来,确实经常回忆起来过去的生活。父母的影子依稀在眼前晃动。五一假期,哪里也没有去。在家里过节。如果是十年前,早就打起背包回老家了。可是,如今,我没了去处。就在自己的家里一呆。
想起来,每一个五一假,基本上都会在劳动里度过。最开始的时候,家里有农活儿主要的活儿都是种地,我也是去干的。那时候,我干过许多农活儿,施肥,撒种,踩沟,盖垄。记得一年的假期,家里种玉米。家里种完了又去帮助老叔家种地。
那时候,可能会累一些。等种完了地,一家人在桌子边吃上一顿饭,就觉得特别的幸福。
如今,许多日子再也回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