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涛,字洪度,是“蜀中四大才女”之一,也是“唐朝四大女诗人”之一。她才情高,姿容美,却一生未嫁。
一、谁还没有个快乐童年啊
薛涛的父亲薛郧曾在长安作官,他学识渊博,很疼爱这唯一的女儿,从小教她识字读书。薛涛的天分很高,在八九岁时,就能作诗。
当时薛涛的父亲在梧桐树下纳凉,一时兴起,吟诵了一首诗:“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一语未完,薛涛随口续上“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对仗工整,诗意不俗。他的父亲非常惊喜。
这段与父亲共处的岁月,大概是她童年最大的快乐。无忧无虑,肆意成长。
然而,父亲得罪权贵,被贬成都,没多久病死了。薛涛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渐渐陷入了困境。都说为母则强,可薛涛的母亲终究没能立起来,反而要靠女儿养家。
十六岁,花一般的年龄,薛涛迫于生计入了乐籍。因生活所迫,向命运低头。人生的第一次妥协,让她成了乐妓。
二、才情过人,堪当“女校书”之名
薛涛失去了自由,但她的心却插上了翅膀,在诗词歌赋里翱翔。才情出众,名声鹊起,对一个无力自保的少女来说,未必是好事。
节度使韦皋听说她颇有诗才,在一次宴席中,让她当场作诗,薛涛也不负盛名,随即写下《谒巫山庙》。
乱猿啼处访高唐,路入烟霞草木香。山色未能忘宋玉,水声犹是哭襄王。
朝朝夜夜阳台下,为雨为云楚国亡。惆怅庙前多少柳,春来空斗画眉长。
韦皋对薛涛非常赏识,任用她为“校书郎”。武元衡奏请朝廷任薛涛为“校书郎”,碍于旧例,最终未能成功。但从此“女校书"之名得以传出。“校书郎”没什么实权,多是做些文字工作,是许多文人墨客向往的职位。薛涛完全能够胜任。
剑南西川节度使前后换了十来届,大多都与薛涛有诗文往来。她经常以歌伎和清客身份出入幕府,交际也很广泛。
通晓音律,擅赋诗文,容貌秀美,这样的女子很受才子青睐。白居易、杜牧、刘禹锡等都与薛涛有诗文唱和,能够谈得来,也能敬重彼此。
薛涛曾被贬往松州边地,之后写了《十离诗》献给韦皋,随后被召回。这种“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轻视,让薛涛渐渐看清现实,后来脱了乐籍,退隐浣花溪。如果没有向权贵的妥协,大概也不会有浣花溪出品的“薛涛笺”了。
网上看过皎皎写的一句话,我起初不明白当时我为什么要妥协,现在才知道,一个人累到无力的时候,会对所有的事情逆来顺受。
三、纵使情深似海,总有风流留不住
四十岁的薛涛,遇见了三十岁的元稹,爱如潮水,瞬间将她淹没。
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
才相识,就有了想双宿双飞的执念。可惜,不是元稹的执念。
有的人会因为一个人而爱上一座城,薛涛大概是因为某一首诗,而爱上元稹这个人吧。
元稹给妻子韦丛写过“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这首写给亡妻的诗作,表达了元稹对妻子坚贞不渝的炽热情感。“取次花丛懒回顾”,表明他即使走在花丛中,也懒得再看那些花了。比喻他对女色再无眷恋。事实真的如此吗?
认识薛涛之前,元稹已有过丰富的感情经历,弃了崔莺莺,娶了韦丛为妻。与薛涛缠绵离去之后,元稹依然不曾感情空虚过。纳妾安仙嫔,续娶了裴淑。
薛涛的不幸是爱上了一个薄幸人,风流成性的元稹,只能是一时的知已,而不能成为一世的良人。而元稹,也许他只是一时猎艳,并不是薛涛自以为的永远。
她坚信元稹会信守承诺回来找她,却不知有了新欢的元稹早已将她弃之脑后了。
薛涛的诗清丽淡雅,情深话浅。动了真情的人,往往姿态放得太低。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花开花落都是我独自欣赏,每一次的花开花落都是我深深浅浅的相思寂寞。
前溪独立后溪行,鹭识朱衣自不惊。
我走遍了前溪后溪,连白鹭都已经熟悉了我的身影,不知道惊慌。所有的寂寥哀愁都在我的蹒跚脚印中,徘徊不前。
爱情太过虚无,过好自己的人生,不惦念所有被辜负的过往。一再地妥协,一再地幻灭。
辛夷坞写过,很多人都说,只要女人愿意将就,很多人都可以与之携手走过幸福的一生,生活本身就是一场又一场的妥协,许多人都是这样过来的。
晚年的薛涛淡然度日,除去红妆,从此着一身道袍,不再会客。从繁华到平淡,有过怎样的心理历程,我们不知晓。
岁月还长,已经不必再为了谁而妥协,不必再为了谁而自伤。人生是自己的,曾经妥协的过往,无需再左右她的将来。一生不嫁,那是因为再也没有值得托付终身的人而已。
看过了人间沧桑,体味了人性凉薄,嫁与不嫁是自己可以做主的抉择,没有了期待,也就不必再为自由的生活套上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