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包子和热干面,往往令我能够追忆起那些逝去的岁月。记得当年海漂时,最喜欢的上海味道便是葱油拌面和南翔小笼,每每去嘉定南翔镇时,总要饱食一顿当地小笼。
之所以要去南翔镇,不仅仅是因为这个地方是小笼的发源地,更在于南翔小笼比上海市区的味道更加纯正可口,更加实惠。很多外地人第一次到上海,总觉得城隍庙的小笼应该是十分美味的,所以那里不管什么时候,排队的队伍总是像一条望不到头的龙;很多人辛辛苦苦排了几个小时,到最后还是很难吃上热乎乎的小笼包。
相比较商业化氛围浓重的上海市区小笼,南翔小笼的皮薄,肉多,汤汁更新鲜;当老板将一蒸笼包子,从飘着热气的锅内,移至您眼前。在蒸笼打开的那一瞬间,浓烈的香味直抵你的鼻腔,你才知道什么叫人间美味。
随后,来一碟醇厚的老陈醋,轻轻用筷子夹起小笼包,在轻轻蘸点陈醋,把肉味和陈醋味完美融合,再放置嘴边,一口而咽。顿时,一股飘飘欲仙的佳肴之味,便顺着你的喉腔,快速深入你的身体。
从此你便会爱上小笼,爱上南翔这块地方。那时每逢周末,大家约上三五好友,驱车而去。吃完小笼,便心满意足地离去。
当然,上海固然有可口的小笼;作为华中众镇的武汉,更是人人都离不开的热干面。我那时经常乘坐动车忘返于沪汉之间,除了品尝鸭脖之类辛辣的美味,更多地是喜欢上了热干面。
当清晨第一绿屡阳光,开始普汉江与长江孕育下的热土。武汉三镇的街头也渐起喧嚣,忙碌的早点摊上,基本上都是热干面与热感粉的地盘;汤的与干拌的相互搭配,食客更多的选择。
记得当时在武钢门口,早晨上班前,挤满了各种各样的三轮车,甚至还有古老的手推车。不管是什么装备,上面统统摆满了热干面和粉,还有很多打包盒;有时,那些来不及坐下来慢慢享用早餐的人们,总是在一阵吆喝声中,师傅很快按照要求,打包好了可口的热干面。
其实,对于热干面,刚开始习惯北方口味面食的我,并没有太多的兴趣品尝。尤其是记得刚去的那一个星期,住在武珞路的我,每每早晨基本上,都是以热干面作为早餐而享用;并不是我喜欢,而是在武汉,除了热干面,你很难找出其他作为早点的食物,比如说上海的小笼,西安的肉夹馍,很少在人流涌动的街头看到。
经过一星期的热干面洗礼,我甚至因为多食,而隐隐感觉喉间作呕。幸好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我渐渐对其有了好感,甚至更加迷恋这种特别的味道。
有时在想我与热干面的这种缘分,似乎就像两个陌生的青年男女,开始因为彼此风格迥异,或者在三观方面的不同,往往在经过一段不长时间的甜蜜日子,便陷入了迷茫的境况中。当彼此想回到从前的日子,但如果有一方能够给彼此足够的耐心,也许会慢慢培养出情感来,或许对于后来的那种情愫,显得更加依恋。
总之,无论是小笼包,还是热干面,无非反映的是那个地方的性格,小笼包精致可口,就像上海骨子里那种精打细算的性格,给人一种温润,但又不失情怀的感觉。而武汉的热干面,像武汉三镇人那种火辣,大气,不拘小节的特质。
不管是小笼还是热干面,在我的记忆深处,都曾经留下过深刻的体会。虽然现在西安不能吃到地道的美味,但偶尔去品尝一下,还是能够勾起我美好回忆。
时光会在每一次转身中消逝,而那些你曾经经历过的美食之味,它永远都深深地沉淀在你的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