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带孩子去公园玩,遇到了一件很不愉快的事情。
一个大概4岁的孩子,坐在溜溜梯的顶端不愿意滑下来,后面的小朋友一个推一个,最后把他推了下去。
我当时正好站在旁边,看到这个孩子不愿意大家推搡,大哭起来,我就用手扶着他,让他安全滑下。
可是他却因为被小朋友推下来,而不是自愿滑下来的,哭得更起劲了。
这时候,远处有个妈妈扯着嗓门走过来,说:“怎么了,怎么了,你哭什么哭,谁欺负你了?”
那个被推下来的孩子指着后面的孩子,哭着说:“他们把我推下来了。”
妈妈一看一堆小朋友,也不好责备,就指责自己的孩子:“哭,你就知道哭,别人推你,你不会推回去,没出息,给你说了多少次,别人打你,你就要打回去……”
孩子被吓得止住了哭声。
我在旁边极其尴尬,就解释了一句:“男孩子玩耍难免会推搡,没关系的,他刚刚也是滑下来的。”
那个妈妈看了我一眼,对着自己的儿子说:“哪里受伤了没有?”
孩子说:“没有。”
接着说:“没有你哭什么哭,是不是哪受伤了自己不知道”……
其实在前几天晚上,我带孩子去公园玩就见到了这个小孩。
我一般在孩子玩的时候不太会打断他,即使他在地上各种爬滚,只要没有危险,都不会管。
这个孩子看到我家孩子跪在地上,也照样学样,他的妈妈就出来阻止,说:“你脏死了,怎么好的学不会,坏的不学都会。”
而且,这位妈妈一直站在溜溜梯旁,给他喂着汉堡一样的东西,滑下去一次,喂一口。
我当时就记住了这对母子,没想到今天是这样的相遇。
其实,这位妈妈就是典型的“控制型父母”,而这位孩子长大后要么会变得胆小怕事,要么会变得反叛,甚至是报复。
01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到底有多深
一个人的个性在5岁前就已形成。——人类个体心理学经典《自卑与超越》
前段时间和朋友聊天,大家说起自己的原生家庭时,都感觉它深深地刻在骨子里。
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很理性的人,从小擅长理科,说话做事也比较有逻辑性,但我有一个致命的缺点。
就是情绪控制很差。
当情绪占主导地位的时候,我整个人都和平时完全不一样。
其实,我妈就是个非常情绪化的人,我给她记录过,最好的一次是一天发3次脾气。
我分析她可能想和我们沟通,希望被理解、被关注。
但每当我面对她的敏感时,就很难控制自己去关注解决方法。
当然我现在不会去跟她争论,也不会去责怪她,常常会选择压抑的方式,但这样对我来说,情绪管理就面临崩溃的边缘。
5岁以前我接触最多的人就是妈妈和外婆,外婆比我妈还情绪化,所以我的骨子里就深深刻着她们的影子。
我对朋友开玩笑地说:“我心里住着我妈,当我情绪控制不好的时候,她就会出来和大家见面。”
直到现在,我才明白原生家庭带给我影响是多么得深。
02 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可能吗?
原生家庭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是无法选择的,所以对于父母来说,关注孩子身体健康的同时,更要注重他们的心理健康。
我在公园遇到的那个妈妈,她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一举一动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这几年在新闻中不乏见到这种负能量爆棚的人,他们以上帝的视角看待孩子之间的打闹,有的甚至加入到孩子打闹中,最后引起了一场大战。
这样的家长不应该想想自己的行为,会对孩子造成多么糟糕的影响吗?
孩子以后学会的只有以暴制暴,而且他们的内心往往会自卑,懦弱,希望通过欺负别人来寻找优越感。
这真是太可悲了。
对于摆脱原生家庭的方法,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说:“原始的个性在日后也可能改变,但前提条件是,他能摆脱童年时形成的错误观点的桎梏。”
我们会发现,在面对一件事情的重大打击时,人们往往会思考自己的过往,改变一些固有的观点。
也就是说,我们需要一些外界的刺激和引导,从心灵的角度认知到这种错误,并在行动上改正才可以。
03 做到一点就有望摆脱原生家庭
前段时间,自己的情绪很不稳定,也不愿意去和别人说,只是一遍一遍告诉自己情绪控制不住是很不应该的。
但事实上,适得其反。
TED《如何打败小情绪》里讲到,人们在感到痛苦难过等负面情绪时,总习惯在脑中一遍遍重复引起负面情绪的画面,但这样做会其实会让心理上的伤害不断加重。
如果我们不停地在想那些曾经深烙在心底的记忆,是无法走出原生家庭的影响。
只有自己认识到一些处事方式是错误的,并通过反思,制定具体目标,才有可能摆脱原生家庭。
就拿我自己而言,情绪管理是我最大的问题。
那么我就会寻找各种管理情绪的方法,并用一个月的时间着重去改正。
当然,如果你的孩子还小,你需要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他。
例如,你希望他是个积极阳光的人,那你自己对待事情态度首先要积极。
你希望他是个自律的人,那你至少不要天天抱着电脑、手机玩。
你希望他喜欢学习,那你至少要让他看到你爱看书、学习。
所以,与其教孩子各种技能,吃各种健脑的食物,不如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他们。
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对于5岁以前的孩子,个性的形成更多地来自身边最亲近的亲人。
所以,不要认为孩子小,就在他们面前展示出自己最糟糕的一面。
孩子是非常敏感的,那些控制型、骄纵型、严厉型的父母是在把自己的处事方式教给孩子,这对他们个性的发展十分不利。
总之,在关心孩子身体健康的同时,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心理问题可能不像身体问题一样一下显现出来,但它确是导致一个人犯罪最关键的因素。
探索孩子的世界,解决育儿问题。
我是80后的成长日记,喜欢我就点赞、收藏、加关注吧。
如果你还有什么育儿问题,欢迎在下方留言,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