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啦”!
过了两分钟,熊爸总是第一个过来的,顺便把熊儿子抱过来,照旧费几番口舌,半哄半塞把熊弄进儿童椅。
咪姐姐的房间里一片寂静。
“闺女,吃饭啦,菜凉了,就不好吃了”我又叫。
“知道啦”,她回。五分钟后,依然是一片寂静。
“吃饭,吃饭了呀”第三次有请。
……
心里的热渐渐燃烧成火,从丹田升腾到心的方向,觉察到自己情绪不对了,突然想起Don Dinkmeyer的parenting teenager 里说的:和孩子搞好关系是第一位的;遇到问题先想想,这个问题是由谁负责,是孩子还是我们。赶紧深吸一口气,“忍住,不发火”,“闺女即使一顿饭不吃,也不会怎么样的,是她自己的事儿”。不如先把熊儿子喂饱,再说。
十分钟后,咪姐姐入坐了。只见她一头乌发发过腰,挺曼妙,洗头要一小时:(大冷天穿了个短裤,就算里面有条毛袜,那也冷呀¥@^!?菜已然凉了,她倒不介意,淡淡叨叨一句“今天没有肉啊”,按她的逻辑只有甜肉,火腿蒸鱼,鸡蛋蒸肉饼,神仙鸡,酱鸭什么的才叫肉,炒菜里放大片肉不算。我不言语。
“我今天看了一篇文章,关于日本动漫的,叫夏目友人帐,你看过沒”?我慢吞吞地问,
“当然看过啦,你又不喜欢动漫。到底想问什么?”。她缓缓地应。
“你今天过得怎么样啊,第一天开学”?我夹了一筷子青笋,边提了点速问。
“我又不象弟弟,刚上幼儿园很兴奋,沒什么,老样子”。她秒回。
“那今天有作业么”。
“有一点儿,不多。我吃完了,你们慢慢吃”她回。八分钟吃完,用餐垫裹了碗筷,放进厨房水池,干脆利落走人,一气呵成。
是的,我的闺女是“地下党”,什么消息都不泄露,学校的活动,和那个同学的关系好,更别提她学什么,学得怎么样了,那可是超级机密。上面的对话,是她心情好的时候,要不然就是“静默的饭局”。
小时候她什么都说,长大后就变了,尤其是弟弟出生后。那个时候我上着班,回家又被熊粘着,和闺女混得少了,慢慢地就聊不到一块儿了。那时候她把兴趣,都放在了社交上面,每天回来,刷手机聊天是第一重要。
有一天,我下班回家,去她房间打招呼,见她聊得正欢实。理由是上学太累,回家要先休息,聊聊天,看看视频再写作业。我说回家后看半小时视频,之后就可以写了吧,她不说话。晚饭后,见她依旧一脸严肃,就没再追问。布谷鈡敲了九下,再去看她,还是没写,正在画画。
“我知道,你每天九点半要来收电脑手机,所以我先玩儿,九点再开始写,你总不能不让我写完作业吧”,她面无表情望着我。
我一时语塞,一股邪气冲上脑门儿。脑袋里有个声音“亲生的,亲生的”,于是扭头走开,去我的冷静区,待了会儿。九点半,大家心情都平复些了,还是去了收了电脑,她的作业没写完,商量怎么办,她起初不肯上交,我说“几点上交电脑是之前谈好的,按时交作业是你自己的事情呀”,“你现在不按时交电脑,我担心你会睡不好觉,明天上课沒精神”,她瞪着眼睛不说话,我在原地站着等,顿了足足五分钟,终于递来了电脑。她又让我早上六点喊她起床写作业,我照办了。
这种类似的情形持续了好久,使得家里气氛紧张,和闺女的权力斗争成了家常便饭,常常忍着不发作很伤神,一下班沒有时间和闺女相处,一说话很容易进入斗争模式,于是就有了想多陪陪孩子的想法,顺便多花点时间了解教育心理学和美学,为将来的十年做准备。
不上班后,我就有时间去闺女的学校,帮忙做做项目,学校有什么重要的事儿,老师们怎么上课,在哪儿可以看到孩子的学习进展,渐渐明了。在学校看见闺女,我高兴地迎上去,人家就一溜小跑躲开了,至少看见谁是她的好朋友了。
下午咪回到家,有时候我们会一起做做烘焙,是她从小就热爱的,反正人家回了家要先休息一阵儿,干脆做个真正喜欢,能让她专注到产生心流的工作吧。就这样边做边聊天儿,我发现她常常能发明个自己的小配方,原来视频也不是白看的,人家还会快速学习各种美食做法,还会自己亲手自创,我马上对饕餮级的美食爱好者闺女,发自内心地欣赏和赞美。
就这样过了半年,咪明显比以前话多了,除了一起烘焙,去她的学校,我们还一起去上阅读课一起刷题,一起旅行去找美景美食,觉得和闺女在一起越来越有趣。
一切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