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与爱丽丝》,是我看过的岩井俊二的第二部电影。
第一部是《情书》,记住了那片白茫茫世界里的一片纯情,记住了那个女孩子在雪地中对着群山大声问候着:你好吗?看完之后,有感动,有喜欢。
然后,时隔半年,遇见这部《花与爱丽丝》。
其实,中间见到过《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只是当时的光线不好环境也有些嘈杂,所以选择了宁可不看;也陆陆续续的在听说他的电影,黑色调的《梦旅人》,画面有些脏脏的《燕尾蝶》,还有至纯至美的《四月物语》。但都不是种刻意的想看,于是,是否遇见看到,也就无关紧要了。这部《花与爱丽丝》,就是一次顺其自然的相遇。
想看电影又不知道看哪一部时,就随手打开了它。还是先快进到了一个画面,以确定这是不是一部合自己当时心境的电影,看到的是宫本晕倒刚刚醒来的那一幕,他睁开眼睛,看到了空旷的天空,和斜斜的电线杆与绵延的线,画面有种非主流式的唯美感,但绝不颓废,然后,纯情的小女孩,关切又怯怯的神情,与甜甜脆脆的声音,突然的,就觉得好纯净,好舒服。好吧,就这部电影了。
从开头到结束,整部电影几乎没有让我有一点点的失望或者遗憾。画面,音乐,人物,故事,情感,韵味,无一处不觉得熨帖,是可以时不时会心的微微而笑的,同时眼中心间又漾出一丝轻轻的伤感。到爱丽丝投入的跳出那段芭蕾时,只觉得心也在随着飞旋;到两个小女孩再次和好,共同看爱丽丝的封面照和细数着照片上那一两颗小小的痘痘时,我真觉得,心满意足了,并因为那自始至终的合心合意而无比感激。
共同经历一场青春往事,回忆那些属于女孩子友谊里的默契和难免的小磨合,然后,就像贝壳珍惜潜入它身体里的沙粒那样,因为疼痛和磨砺而终于造出一颗珍珠,女孩子们成长中的小沙粒也会在天长地久的理解、原谅与包容中,成为彼此收藏一辈子的珍宝。没有波折的青春是无法成为心中永恒的珍藏,就好像爱丽丝封面照里无法躲藏的小痘痘,正是因为它们,才能如此可爱,然后,因为这一丁点的遗憾,而记住美好。
很喜欢影片里讲述的那段“丧失记忆”与“寻找记忆”的故事,宫本雅志那木木的书呆子形象也借此而灵动起来,想起他三次惊呼出“啊”的诧异表情,就忍不住要乐,只有这样的孩子,才能成为两个女孩子间美好情谊的最合适的见证,在他的身上,记忆是可以制造的,虽然注定的,谎言终究会被揭穿,可是,这样美好的谎言,纵然揭穿,也不会太残酷的。其实,说是谎言,不如说是女孩在编制一场美丽的梦,青春里的,与他人无关的梦,很幸运的,宫本成了两个女孩子两场梦里的结点,然后,三个人一起织梦,再一起承担梦散落后的微微的沉重和最终的平静。青春过境,流光永驻。
看完这部电影,很长一段时间都沉浸在电影带给自己的柔和与纯美中,突然想把岩井俊二的电影都看完,哪怕是有些残酷的《梦旅人》和《燕尾蝶》。不管怎样,在这样樱花盛开的四月,下一部,就说《四月物语》吧。